環境部今天(25日)舉行媒體交流活動,說明環境部將成立AI司,負責環境資料治理及人工智慧應用的工作,利用大數據協助治理,同時也可應用在環評、監測空污等工作,希望透過AI提高環境管理工作。
環境部將目前的監測資訊司轉型為環境資訊科技司,簡稱AI司,預計在十月中旬掛牌,司長張順欽表示,近幾年人工智慧應用越來越廣,環境領域上也碰到很多狀況,許多業務需要耗費人力、時間、經費,改為借助AI,可以省時省力,因此,AI司的成立,將有三大重要工作,首先是數據治理,借用大數據資料,如空品預測、汙染排放等,可利用AI協助整理與分析數據,進行判讀;其次是文字資料整理與判讀,如環境評估審查,可借助AI加快速度並揪出問題,甚至是否符合法規等;第三是影像資料分析,如海岸廢棄物影像辨識等,提高效率。
張順欽司長舉例,過去調查全國石綿瓦數量,試辦過請村里長進行現場調查,但不僅曠日廢時,預估經費更高達30億元,但透過空拍圖以AI判讀,精準又快速,經費只需2千萬元,大幅減輕人力與經費。
除了導入AI協助環境治理,環境部也同時在部內借助AI協助會議紀錄、草擬文案及知識檢索等,有近6成的員工使用,每月超過1萬次,大幅減輕工作負擔,加快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