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健康

響應世界心臟日 醫師籲做好4件事守護心節奏

2025-09-29 發佈 王芓諭 臺北
響應世界心臟日 醫師籲做好4件事守護心節奏

響應世界心臟日 醫師籲做好4件事守護心節奏

今天(29日)是世界心臟日,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在臺北車站舉辦衛教活動,醫師指出,心臟功能一旦嚴重損壞就不可逆,提醒有三高問題或家族病史的民眾,要做好四件事,養成規律運動好習慣、定期檢測血壓、血脂與血糖、善用行動裝置監測心率與戒菸。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心血管疾病高居全球死亡原因第一名,顯示這個疾病的威脅不容忽視,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董事長林俊立提醒,假如走路時經常胸口悶痛、稍微動一下就喘得很厲害,甚至無緣無故痛到冒冷汗,都可能代表心臟功能已經缺氧或受損,尤其有三高、慢性病、家族病史及抽煙習慣的民眾,都是好發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

 

另外,吸菸者本身發生心臟疾病,包括心肌梗塞、心絞痛的風險,比沒有吸菸者高出2至4倍,但只要戒菸就可以改善血壓跟血管功能。研究顯示,戒菸一年後,心臟病發生的風險就能減少一半,如果持續戒菸近十年的話,發生風險就會回到與無吸菸者一樣。

 

除了戒菸以外,規律運動可強化心肺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李貽恒強調,只要規律運動就可以減少30%的心臟血管疾病風險,同時還可以降血壓、改善血糖、減少血脂、增加高密度膽固醇。無論快走、游泳、騎單車、健行皆可,不一定要做強度很高的激烈運動,就算只是散步也可以,而且不限每次運動的時間,只要每週累積超過150分鐘即可,最重要的是要能持之以恆,養成固定運動習慣。

 

隨著智慧型穿戴裝置的普及,許多民眾都會使用智慧型手錶或健康裝置來監測心律異常,執行長李貽恒強調,雖然穿戴裝置本身可以診斷一些心律不整的問題,但準確度沒有醫院的心電圖等正規醫療檢查工具來得高,可視為提醒工具,假如裝置發出警訊,建議完整記錄下來,再去醫院尋求專業醫師診治。特別是高危族群,如果在使用這些健康裝置時有收到類似警訊的話,一定要盡快就醫。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