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頂的月娘啊〉、〈流浪到淡水〉等膾炙人口的歌曲,在當時風靡全臺,而這些歌曲除了歌手與樂曲的功力外,更重要的是負責唱片錄音的混音師,文化總會推出最新一集《匠人魂》「混音人聲」,帶領觀眾認識縱橫業界逾三十年,經手上萬張唱片錄音的資深混音師郭遠洲。
混音師郭遠洲被業界譽為「用聲音編織故事的魔術師」,他從小熱愛音響,第一份工作便是錄音師,郭遠洲說,他對音樂是本能,通常錄音師要三個月到半年才能上手,他三天就熟悉,也因為憑藉著敏銳的聽覺,讓他在七〇、八〇年代投身錄音事業,正好迎上臺灣流行音樂的黃金年代,他經營的雅絃錄音室,當時曾是臺灣規模最大的錄音室之一,參與了無數的經典製作,經手超過千張專輯、萬首歌曲,包括許景淳膾炙人口的專輯《天頂的月娘啊》及李炳輝與金門王從1997年傳唱至今的〈流浪到淡水〉。
郭遠洲的職業生涯,就是一部臺灣唱片發展史,在實體唱片的高峰時期,公司甚至能為一首歌同時聘請三位一線編曲家。他回憶錄製葉啟田的〈故鄉〉時,不僅錄製了三種編曲的版本,因類比錄音無法任意變速或升降調,若歌手希望調整節奏或是音高,就得重新錄製配樂,導致錄音母帶一卷卷堆疊至比人還高。那年小年夜,幾乎全國卡帶工廠老闆都在引頸期待著該專輯的發行,氣氛既緊繃又熱烈。
但隨著數位技術興起,產業被迫轉型並全面更新設備。龐大的壓力之下,雅絃錄音室也因轉型失利而結束營運,郭遠洲也轉身投入現場音響工程,挑戰大型演唱會。轉了個行業,但是郭遠洲對自我要求從未降低,無論是可以重複再來的錄音工作或是只有一次機會的演唱會,他都要求自己要做到90分。
入行至今已將近45年,現年63歲的郭遠洲依舊堅守所愛,更連續四年擔任文總除夕特別節目《WE ARE 我們的除夕夜》全場聲音後製,他以專業呈現最好的聲音表現,也用自己的人生,見證臺灣聲音工業的興衰與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