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入第六屆的新北濕地藝術季正式登場,今年以「種籽之旅」為主題,象徵希望、延續與再生。特別邀請來自臺灣、墨西哥與馬來西亞的國際藝術家,攜手「環境藝術創作營」的新世代青年藝術家,共同打造14組兼具環境意識與創意的作品,展現生態美學新視界。展期至11月4日,主辦單位邀請民眾走入濕地,親身感受藝術與自然的美妙對話。
新北市長侯友宜指出,50年前大漢溪的環境並不理想,沿岸充斥垃圾與污染。經過半世紀的變化,社會大眾對環境永續的重視已有顯著轉變,昔日的「黑水溝」如今已經改善,經過多年治理,生活污水與工業廢水大幅減少,自然生態逐步恢復。河川整治與溼地保育是永續城市的關鍵。溼地如同城市的「綠色之肺」,具備儲存與吸收二氧化碳、調節氣候的功能。以新海二期人工溼地為例,現場實測氣溫較周邊地區下降約三度,雖然天氣炎熱,仍能維持舒適微氣候,顯示人工溼地在緩解熱島效應與氣候暖化上的成效。
侯友宜市長指出,隨著溼地生態逐漸恢復,水鳥、魚類與多樣物種紛紛回歸,呈現豐富的生態樣貌。近年來,市府結合環境治理與藝術創作,透過創意展現永續理念,讓市民從文化層面重新認識生態價值。今年藝術季已邁入第六屆,共邀集14組藝術家進駐創作,其中包含馬來西亞、墨西哥等國際藝術家,展出融合知識、音樂與手作的多元作品,吸引民眾駐足欣賞。
今年藝術季也別具巧思,新月橋上特別設置「兔兔Q」大型氣偶裝置至10月31日止,陪伴民眾拍照打卡,增添節慶氛圍。
新北市政府高灘地工程管理處表示,濕地藝術季的核心不僅是藝術創作,更是一場融合美學、生態與教育的公共行動。未來也將持續以藝術作為城市與自然對話的橋樑,讓更多人走進濕地、認識濕地、守護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