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車平台服務日益普及,但「取消費」爭議卻時有所聞。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近日接獲多起民眾投訴,特別舉行記者會,點出部分多元計程車平台的取消費機制對消費者並不公平,呼籲主管機關應訂定明確規範,確保市場秩序與乘客權益。
消基會董事長鄧惟中在記者會上說明,目前多數平台的取消費設計,容易將過錯與責任轉嫁給消費者,如果司機未依約抵達指定地點、或系統定位誤差導致乘客等候卻被收費,消費者往往難以申訴。
鄧惟中董事長指出,三大平台的取消費機制幾乎相同,市場並未提供更公平的選擇,主管機關不應再以市場競爭為由置身事外,需要出面調整不合理制度。他強調,主管機關應研擬合理的「遲到與取消」判定標準,釐清技術誤差與責任歸屬,同時強化宣導,讓消費者明白取消費的計算方式與避免方法。
消基會實際比較三大平台的規則:Uber與Line Taxi在司機抵達後五分鐘內未上車或乘客臨時取消時收取40元;yoxi則設定三分鐘為等候上限,即時行程取消收40元,預約行程則收80元,部分機場接送取消費甚至高達300元。
消基會表示,目前平台普遍採「短時等待+固定收費」設計,造成乘客遲到需付費、司機遲到卻無補償的不對等情形;呼籲主管機關應積極介入,要求業者在叫車前以明確方式揭露所有額外費用,並建立有效的救濟途徑,讓消費者在權益受損時能獲得即時處理,而非僅依賴制式的文字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