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政策

福衛八號今起運赴美 總統命名「齊柏林」盼守護臺灣

2025-10-07 發佈 曾鈺羢 臺北
福衛八號第一顆衛星「齊柏林衛星」(FS-8A)(國科會提供)

福衛八號第一顆衛星「齊柏林衛星」(FS-8A)(國科會提供)

 

福爾摩沙衛星八號是臺灣第一個自製的衛星星系,共有8顆光學遙測衛星,今天(7日)第一顆光學遙測衛星從國家太空中心起運,搭機前往美國,預備在下個月發射,賴清德總統今天上午也親臨起運典禮,將這顆衛星命名為「齊柏林衛星」,希望這顆衛星繼續守護臺灣、觀照世界。 

 

賴清德總統、國家科學委員會主委吳誠文與已故的齊柏林導演家人及「看見‧齊柏林基金會」代表等均到場見證齊柏林衛星起運。

賴清德總統表示,今天對臺灣及國家太空中心都是意義非凡的一天,即將起運的福衛八號星系中的第一顆衛星,是臺灣第一顆自製星系,是臺灣在太空科技領域重要的里程碑,未來將接棒福衛五號,以更高的解析度,持續守望臺灣、觀照世界的任務。

 

賴清德總統感謝產官學研界多年來的努力,能與大家一起見證成果,他非常感動。他也表示,未來會有更多衛星升空,進入軌道,建立臺灣的自主衛星星系,守護我們的土地與人民,這讓他想起曾以空拍影像記錄臺灣的已故導演齊柏林,他的作品喚醒對臺灣的關懷與責任,因此將這顆衛星命名為「齊柏林」,希望齊柏林導演的精神,可以隨著這顆衛星,延伸至太空,繼續守護臺灣。

 

賴清德總統說,競逐太空是他提出的重要政見,這次福衛八號自主設計的關鍵元件達8成以上,只要繼續加油,自製比率會繼續上升,不僅展現臺灣科研實力的提升,也結合臺灣資通訊、電機產業的優勢,帶動國家的產業發展。

 

賴清德總統說,再過幾天就是國慶,面對各種挑戰,臺灣人始終團結打拼,一次次克服困難,堅持走向世界,現在更要飛向宇宙,這是臺灣邁向太空新時代重要的一步,福衛八號的齊柏林衛星,會在浩瀚的太空中,守護臺灣、記錄臺灣,也讓世界看見臺灣。

 

「福衛八號」是由國家太空中心(TASA)結合國內產學研界自主研發,包含6顆原始解析度1米的光學遙測衛星、以及2顆原始解析度小於1米的超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自今(2025)年起逐年發射,預計2031年佈建完成,未來將用於國土規劃、農業監測、資訊安全、國家安全、災害防救等需求。

 

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表示,目前福衛八號可以從距離地表561公里的上空,拍攝地面小於1米的物件,未來將持續精進,希望可以看到小於70公分、甚至是50公分的物件。

 

目前福衛五號是2天經過一次臺灣上空,也就是2天監測一次,未來福衛八號有6顆衛星發射後,每天有三次機會可以經過臺灣,可以更仔細監測臺灣。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