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TikTok推播高風險內容傷害兒少 民團立委呼籲修法

2025-10-08 發佈 曾鈺羢 臺北
國際特赦組織臺灣分會與多位立法委員及精神科醫師共同召開記者會,指出社群平臺透過演算法,呼籲政府要與平臺業者要重視這些潛在威脅,盡速建立安全的數位使用環境,保護兒少健康。(立委林月琴辦公室提供)

國際特赦組織臺灣分會與多位立法委員及精神科醫師共同召開記者會,指出社群平臺透過演算法,呼籲政府要與平臺業者要重視這些潛在威脅,盡速建立安全的數位使用環境,保護兒少健康。(立委林月琴辦公室提供)

 

國際特赦組織臺灣分會今天(8日)與多位立法委員及精神科醫師共同召開「修法納管,別讓TikTok演算法危害兒少身心健康」記者會,指出社群平臺透過演算法,推播涉及憂鬱、自殘等高風險內容,影響兒少心理健康,呼籲政府要與平臺業者要重視這些潛在威脅,盡速建立安全的數位使用環境,保護兒少健康。

 

 

國際特赦組織臺灣分會秘書長邱伊翎說明,國際特赦組織在2023年針對TikTok的「為你推薦」頁面進行實驗,設置40個機器人帳號,並展現有心理困擾,TikTok立即透過演算法,迅速推播大量涉及憂鬱、自殘等高風險內容。2025年國際特赦組織再次詢問TikTok是否已改善相關問題,平臺僅回應早已有的功能,但並未提出實質改革,加上TikTok大量蒐集使用者個資傳送到中國,曾遭歐盟重罰,對個資的保護有相當問題,國際特赦組織表示,歐盟已制定《通用資料保護規則》(GDPR)與《數位服務法》(DSA),嚴格禁止平臺對兒童使用者進行個資剖析與精準廣告推播,並要求平臺評估演算法對兒少心理健康的風險。然而,TikTok只在歐盟遵守這些規範,在臺灣等地卻仍將兒童資料視同成人,持續進行個人化推播。臺灣目前缺乏相關立法保護兒少數位安全,呼籲政府應儘速審查演算法設計對兒少的心理健康影響,建立監督與平臺責任機制,同時加強監管機制。

 

立法委員林月琴、沈柏洋及林楚茵等人也出席記者會,立委林楚茵表示,她個人過去也曾使用TikTok,平臺簡單好用確實吸引很多人使用,但是該平臺對內容缺乏有效審查與分級機制,導致許多不當或錯誤資訊透過演算法推播給兒少,形同「裹著糖衣的毒藥」,兒少長期接觸此類內容將對心理健康產生深遠影響,政府不能再對這類境外平臺的風險坐視不管。

 

林月琴委員表示,目前政府對網路平臺的管理多聚焦於打詐,卻忽略兒少網路安全,她已經提出《人工智慧基本法》及《兒少權法》修法,納入年齡驗證與主責機關制度,並預告將強化平臺課責機制、要求內容審查與演算法監管,並著手研議對落地境外平臺的管理法源。

 

精神科醫師林煜軒指出,少年憂鬱症的情況比10年前大幅增加1.5到2倍,且使用醫療資源者也增加,推究原因是網路的因素,儘管網路提供了自我表達與社交支持的新途徑,卻也帶來網路霸凌、性私密影像散佈與網路成癮等新型風險。社群平臺為了搏眼球,利用演算法不斷推播很多訊息,這些憂鬱的情況受到與演算法的影響很大。呼籲政府應優先針對高風險網路行為建立常態化監測與早期介入機制,並推動平臺演算法的透明與責任歸屬,以實質保障兒少心理健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