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今天(8日)召開記者會,宣布第一屆「臺灣作家節」將於11月7日至30日登場,今年以「自然醒」為主題,涵蓋講座、工作坊、跨域展演及展覽等超過30場活動,匯聚近60位國內、外作家、譯者參與,希望作為作家、譯者的交流中繼站,也能成為前進未來的能量場。
文化部所屬臺灣文學館首次在今年舉辦「臺灣作家節」,包括文化部長李遠、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陳瑩芳、首屆策展人鴻鴻,以及多位作家與跨域創作者等人都出席宣告記者會。
李遠部長表示,「臺灣作家節」或許只是一小步,但卻是臺文館的一大步,而這一步相當關鍵,因為這幾年,臺灣創作能量蓬勃發展,再加上文化部有很多翻譯計畫補助,加快了臺灣作品翻譯到世界各地,才發現我們很多作品不輸給全世界的作家,因此,在這樣的時刻舉辦「臺灣作家節」,讓他感覺臺灣作家節好像意味著臺灣作家終於要出頭,創造一個屬於臺灣自己風格、獨特文化的一個文學作品的時代,終於來臨。
首屆「臺灣作家節」邀請詩人鴻鴻策展,他表示,「臺灣作家節」的年度主題「自然醒:文學跨域‧群島連結」,藉由「自然」的放鬆狀態與「醒」的自覺醒悟,呼應臺灣文學創作的自由,以及自我覺醒後,能彼此善待、尊重,且積極介入社會改造與環境維護。扣合年度主題,將邀請陳思宏、吳明益、零雨3位焦點作家,分別展現不同層次與面向的覺醒。另外也邀請2025年蘇黎世多元文化文學貢獻獎的瑞士漢學家愛麗思(Alice Grünfelder),以及日本詩人四元康祐(Yoshimoto Yasuhiro)為觀眾開啟豐富的視野。
為期三周的跨時節慶,將分別在臺北的臺灣文學糧倉、臺灣文學基地及臺灣文學館臺南本館中各安排不同活動,包括文學策展與翻譯兩種工作坊、15場主題講座,與阮劇團、樂團及沉浸式科技體驗技術等合作的文學跨域展演、論壇、展覽等活動類型,匯聚逾80位國內外作家、譯者參與,在跨世代、跨領域、跨國界的交會中,展現臺灣文學的多元、自信與創新。
詳細活動介紹、場次及報名資訊等,可上「臺灣作家節」官網、「臺灣文學基地.文學糧倉」官網及粉絲專頁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