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製造業與科技業產生的廢水處理是受到關注的議題,尤其是氮化物殘留的問題更急需解決,國立中央大學洪緯璿教授團隊攜手國立中山大學林煒淳教授團隊跨校合作,開發出新型高熵觸媒,不僅能大幅降低廢水中的氨含量,還能在水處理過程中生成綠色氫氣,為推動循環經濟提供了創新的解決方案,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npj | Clean Water》期刊。
洪緯璿教授指出,此次研究採用了快速移動床熱解法(FMBP)成功製備出高效且高穩定性的高熵奈米陶瓷觸媒材料,並應用於電解系統中的陽極,利用電氧化法及活性氯物質作為高級氧化技術,在90分鐘內實現99%的氨降解率,同時生成環保的綠色氫氣。此外,通過與國家同步輻射中心蔣慶有博士合作,針對此新型觸媒進行了更加精細的材料表徵分析,揭示了觸媒系統結構與性能的關聯性,釐清其反應機制。
研究團隊表示,在國科會以海水氨水等多元料源產氫為目標的「淨零氫能計畫」支持下,未來將持續在氫能技術領域有突破性發展,為全球能源轉型與環境保護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