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校園

臺師大教授獲諾貝爾物理獎 首創抽血檢測失智症

2025-10-10 發佈 石耀宇 臺北
John Clarke講座教授的演講具大師風範,研究生與其交流也如沐春風 (臺師大提供)

John Clarke講座教授的演講具大師風範,研究生與其交流也如沐春風 (臺師大提供)

202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於本(10)月揭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光電工程研究所講座教授John Clarke以其在量子感測與超導電子技術領域的卓越貢獻,與美國學者Michel H. Devoret、John M. Martinis共同獲獎,榮登科學界最高殿堂。Clarke教授長期與臺師大團隊深度合作,不僅推動量子科技基礎研究,更帶領團隊開發出全球首創的「抽血檢測失智症」技術,成功導入臨床應用,開啟醫學檢測新紀元。

 

臺師大說明,Clarke教授有「SQUID之王」之稱,其開創的《超導量子干涉元件》(SQUID)技術為目前全球最靈敏的磁性感測器,廣泛應用於物理、醫學與神經科學領域。臺師大光電所團隊在此基礎上持續創新,洪姮娥講座教授領軍研發「免疫磁減量檢測技術」(IMR),結合謝振傑教授提出的高溫SQUID感測系統,靈敏度突破傳統極限,能以抽血方式早期檢測阿茲海默症等失智症,成果獲國際矚目。

 

臺師大表示,該技術已通過衛福部食藥署(TFDA)認證,在多家醫院開放自費檢測,並被嬌生旗下楊森藥廠採用為新藥開發評估工具,目前正進入美國FDA認證最後階段,展現臺灣生醫技術的國際競爭力。

 

此外,Clarke教授長年推動臺師大與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及臺大團隊的跨國合作,協助籌辦「東亞超導電子學研討會」,並指導光電所進行腦磁圖、心磁圖臨床試驗,提升臺師大在腦科學研究的國際能見度。

 

臺師大光電所更與德國於利希研究中心簽署合作備忘錄,接軌歐洲頂尖量子研究團隊,成為全臺唯一獲邀合作的大專院校。這項跨域成果不僅延續Clarke教授在「約瑟夫森接面」量子技術的研究脈絡,也讓臺灣科研實力在全球生醫應用領域寫下嶄新篇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