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環團號召上街「為氣候而走」 呼籲政府加嚴減碳承諾

2025-10-12 發佈 廖南瑛 臺北
地球公民基金會黃靖庭

地球公民基金會黃靖庭

臺灣10個關心氣候變遷的環境團體宣布,將於11月1日在臺北市政府東門廣場,舉辦「為氣候而走—打造韌性台灣」遊行,並提出三大韌性主題、11項訴求,期望加嚴氣候承諾,要求政府提出符合淨零路徑的2035減碳目標、堅守非核減煤的能源轉型等訴求。也邀請關心氣候議題的民眾一起上街,為氣候而走,共同打造韌性臺灣。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表示,這次行動以三大主題、11項訴求為核心,希望政府能加嚴氣候承諾,提出符合淨零路徑的2035年減碳目標,並堅守非核減煤的能源轉型方向。她強調,氣候變遷早已不再是遙遠的議題,而是與臺灣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現實。從暴雨、乾旱到颱風強度增加,極端氣候帶來的災害正不斷考驗臺灣的環境與社會韌性。

 

崔愫欣秘書長指出,這次的訴求主軸分為三類,包含建構永續世代的「正義韌性」、強化國家安全與「自足韌性」,以及深化民主與多元的「文化韌性」,她呼籲政府與企業、民間共同承擔氣候責任,應積極展現臺灣守護地球升溫不超過1.5度C的決心。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黃靖庭表示,臺灣在莫拉克風災後制定的《國土計畫法》,其實就是為了回應極端氣候帶來的國土風險。從去年花蓮地震、今年七月丹娜絲颱風重創南臺灣,到九月馬太鞍堰塞湖的災害,都凸顯臺灣需要一套核心工具來調適氣候風險、加強基礎設施與土地規劃。

 

黃靖庭副執行長指出,氣候升溫的速度正在加快,生態系統是地球最脆弱但最重要的防線。如果缺乏有效的治理與管理手段,氣候危機將無法緩解。他呼籲政府建立跨部會整合平台,強化中央與地方的協調治理,並納入專業人才與在地社區,共同推動生態保育與防災行動,才能真正提升國家的整體韌性。

 

活動主辦單位表示,本次「為氣候而走」活動,將於11月1日的中午12點半至下午5點舉行,現場分為三大區域,結合議題、音樂與互動體驗。主舞臺區將有各界代表發表氣候短講,並安排樂團與脫口秀演出;攤位區則匯集多個民間團體,展示能源轉型、綠色生活與公民行動成果;親子區也特別設計了環境繪本共讀與「小小光電工程師」體驗遊戲,讓孩子從小認識永續行動。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