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策畫「風華再現—歷史中的流行音樂年代系列活動」,由臺灣音樂館館藏音樂文物出發,透過特展、演唱會及講座等多元方式,再現1930至1980年代臺灣國台語流行音樂的風華歲月。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任陳悅宜表示,流行音樂不僅是大眾娛樂,更是記憶與情感的寄託,不同世代都有屬於自己那個世代的偶像與話題,而那些歌曲,更是不斷傳唱的記憶。
文化部希望策劃流行音樂風華再現,傳藝中心臺灣音樂館承擔部分重任,選擇1930至1980年代的音樂為主軸,讓大家重溫那段美好時光,陳悅宜主任說,新世代的歌詞直白,老歌則有韻味,年輕人甚至不了解過去還有禁歌,正好透過這次的系列活動,安排特展與演唱會的雙重呈現,從台語歌曲、《群星會》、國語歌曲到禁歌時代,透過這些歷程,看到流行歌曲的未來,也藉由音樂的共鳴,感受臺灣文化持續的生命力。
傳統藝術中心的系列活動由《鄉愁‧流轉與禁聲噤語:1930–1980年代國台語流行歌曲》特展開始,自即日起到10月26日在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展出。特展共規劃五大主題區,從戰後台語歌曲的新風貌、上海時期國語歌曲的傳入與本土新創、外來文化與翻唱風潮的衝擊,到臺灣歌手走向國際的「臺流」歷程,完整梳理國台語流行音樂的變化。觀眾不僅能重溫臺灣第一個歌唱電視節目《群星會》經典片段、歌舞廳的舞臺風華,還能走進呈現戒嚴時期查禁公文與報導的「禁歌與愛國歌曲區」,近距離欣賞當年遭禁的黑膠唱片。展場更融入光影互動裝置與多媒體放映區,每天播放不同影視作品,並設置K歌機,邀請觀眾親身體驗卡拉OK的流行魅力。
特展期間也將舉辦推廣講座,邀請不同世代的音樂人、學者與歌手,帶來跨越時空的音樂對談,主題多元且貼近臺灣流行音樂的發展歷程,將為觀眾帶來更深刻的文化體驗。《歌‧在光陰裡:1930–1980風華年代》演唱會10月24日晚間在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登場,相關活動訊息,可上臺灣音樂館粉絲專頁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