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今(22)日於部務會報中,表揚在丹娜絲颱風及728豪雨災後重建行動中,積極投入支援的各大專校院及協力廠商,教育部感謝大專校院在國家遭遇重大災害時展現的專業與溫度,不僅學校教職員與學生投入行動,也媒合工班支援地方重建,部務會報中並請各校轉致協助修繕的廠商感謝狀,對實際參與任務的教職員及學生,也將予以肯定與敘獎,感謝他們的無私奉獻與行動力。
教育部表示,今年丹娜絲颱風及728豪雨重創雲嘉南地區,許多家園在暴風雨摧殘下屋頂破損、牆面龜裂,居民生活受到嚴重影響。為協助地方加速重建,行政院於7月30日成立「雲嘉南災後復原前進指揮所」,統合各部會資源與人力,協助災居民重建家園。在指揮所統籌下,教育部立即啟動調查作業,共有18所大專校院提供約73個工班,並依災區需求媒合支援,展現全國高等教育體系共同投入災後復建的能量。
「教育不僅是課堂上的知識傳遞,更是社會責任的實踐」,教育部在接獲指揮所統籌指令後,立即調度成功大學、雲林科技大學、正修科技大學等中心團隊偕同工班,投入災區支援,協助辦理媒合、會勘、丈量、報價、簽約與施工等全流程作業,展現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與行動力。
其中,成功大學在災後第一時間即與臺南後壁區建立媒合作業制度,加速處理房屋媒合修繕案件,由建築系副教授宋立文及總務處副總務長杜明河領軍,結合校內建築系與研究所學生、專業建築師及工班,運用空拍機、雷射測距儀及手機測距軟體,快速掌握災損位置與面積,建立完整災情資訊。
適逢暑假,成功大學更主動於校內公告徵求志工學生加入行列,協助居民填寫補助相關表格,補足區公所人力不足的缺口。這份源自教育的力量,為後續中心團隊與工班提供了可資依循的制度模式,使復原工作更有效率、更有組織,也體現大學在災後承擔的社會責任與使命感。
教育部指出,截至今天(22日)止,教育部偕同各校團隊與工班在三個重災區展現具體成果,包括嘉義縣鹿草鄉,由成功大學支援,共簽約14件,施工中2件,已完工12件。臺南市後壁區,由正修科技大學支援,簽約10件,已完工10件。嘉義縣太保市由雲林科技大學支援,簽約9件,施工中4件,已完工5件。
此外,正修科技大學協調合作的徨祥有限公司,無償認養臺南市後壁區中低收入與獨居長者的屋頂修繕,為弱勢家庭優先獲得支持。校方與工班攜手,從丈量到施工,不僅修繕屋舍改善居住安全,更撫慰長者的心靈,帶來安心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