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政策

「社會情緒學習」融入高中課程 培養學生自我覺察

2025-11-12 發佈 林宜箴 臺北
竹北高中分組討論及分享

竹北高中分組討論及分享

教育部國教署推動「高中優質化輔助方案」,鼓勵學校將「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 SEL)」融入課程,培養學生自我覺察、情緒管理、同理心及人際互動的素養。國立屏東高中、國立陽明交大附中及臺中市立文華高中,分別從國文、英文及生命教育課程出發,展現SEL課程的多元實踐成果,為學習注入更多溫度與人文關懷。

 

國教署舉例,屏東高中國文科老師設計《文本與情意探究》單元,透過〈孔乙己〉、〈范進中舉〉等文本,引導學生剖析角色情緒,並結合薩提爾冰山理論,帶領學生反思「生活與生存」的差異。課堂不僅強調自我覺察與自我管理,更培養學生在人際互動中換位思考,學會責任決策,將文本學習延伸至生命教育。

 

國立陽明交大附中英文科老師則以「文學小圈圈」與「心情溫度計」為核心策略,協助學生在小組閱讀與討論中建立安全的溝通環境。學生們透過角色分工,降低表達壓力,在討論中逐步展現自信與歸屬感。「心情溫度計」活動則協助學生練習表達情緒,從「還好」到「今天討論有參與」,顯示自我覺察與人際互動的明顯進步,實踐語言學習即是社交學習的精神。

 

文華高中則開設《青春黑皮兒》課程,結合社會情緒學習(SEL)與正向心理學(PERMA)理論,從幸福感出發,引導學生建立正向生活態度。課程內容涵蓋「正念冥想」、「情緒卡練習」、「同理心演練」及「園藝治療」等體驗活動,讓學生在靜心、討論與創作中學會觀照自己、理解他人。學生透過「21天幸福計畫」實踐助人與自我成長,並以影片《文華幸福圖像》呈現校園幸福樣貌,展現人際合作與社會覺察力。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