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政策

第24屆卓越新聞獎頒獎 教育電臺入選廣播新聞獎

2025-11-18 發佈 蘇瑞雯 臺北
教育電臺臺東分臺李思瑩以作品《司法正「譯」:語言迷宮中的生存戰》,入選2025卓越新聞獎,作品聚焦臺灣多語社會下的司法通譯制度。教育電臺臺長黃月麗(右)及臺東分臺李思瑩(左)。

教育電臺臺東分臺李思瑩以作品《司法正「譯」:語言迷宮中的生存戰》,入選2025卓越新聞獎,作品聚焦臺灣多語社會下的司法通譯制度。教育電臺臺長黃月麗(右)及臺東分臺李思瑩(左)。

第24屆卓越新聞獎今天(18日)舉行頒獎典禮,頒發17個專業獎項,今年參賽總件數為771件。國立教育廣播電臺也有作品入選廣播新聞獎, 社會公器獎 則頒給公共電視新聞部東南亞語新聞,評審認為開播以來,以越南語、印尼語與泰語服務百萬新住民,提供即時且可信的資訊,在重大事件中發揮重要角色,為亞洲先驅。

 

評審團主席王嵩音教授指出,相當感謝所有入圍者的努力,今年作品競爭激烈,投稿選題多元,展現對社會弱勢議題與國際突發事件的高度關注,特別是在國際新聞紀錄上表現優異。不過,評審也注意到平面組突發新聞件數大幅減少、廣播組深度報導投入不足,反映新聞界人力與資源的困境,並呼籲媒體提升新聞工作者的薪資與工作環境。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在廣播新聞類也有作品入選,教育電臺臺東分臺記者李思瑩以作品《司法正「譯」:語言迷宮中的生存戰》,聚焦臺灣多語社會下的司法通譯制度,揭露移工與新住民在司法程序中可能面臨的語言不平等。李思瑩表示,專題探討司法通譯中的亂象,包括專業能力落差、報酬偏低、角色中立性不足等問題。她強調,希望藉此提醒社會大眾:「語言不應成為司法的障礙。」並期待未來透過更完整的專業培訓與科技輔助,讓臺灣的司法通譯制度更加完善與公平。

 

今年社會公器獎頒給公共電視新聞部東南亞語新聞,評審認為節目同步於社群平臺播出,也首創AI雙語字幕,擴大影響力,吸引到在地以及國際觀眾,像是日韓地區的移工朋友。其專題深入探討移工、新住民與留學生的文化與權益議題,促進跨文化理解與社會對話,並培養東南亞語新聞人才,關切新住民的相關議題。東南亞語新聞強化資訊平權、推動多元文化,擴大社會影響,體現「社會公器」的價值與精神。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