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國家公園署進行「國家公園自然碳匯調查、碳盤查成果及後續精進方向」及「評估國家公園入園收費之可行性」報告。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國家公園、濕地及海岸作為我國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碳匯關鍵場域,將持續精進相關科研教育及自然碳匯、組織碳盤查工作,實現我國2050淨零排放目標。
內政部常務次長吳堂安指出,國家公園署已完成9座國家公園及1座國家自然公園年度自然碳匯估算,為228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相當於接近1萬8千座大安森林公園的每年碳吸存量;各國家公園管理處完成以112年為基線的組織碳盤查作業,並以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為示範據點,率先取得「美國國家標準協會認證委員會(ANAB)」認證的溫室氣體查證證書,這項成果不僅驗證了國家公園碳管理作業規範中活動數據的完整性與碳排放量估算可靠性,更為臺灣樹立組織層級碳盤查的示範標竿。
此外,國家公園署至今已累積7類具代表性重要濕地的碳匯實測成果,將持續分年分期調查,預計於117年前完備內陸型與人為型12類重要濕地自然碳匯調查。
內政部表示,國家公園生態保護區物種豐富但脆弱,任何對棲地或野生動物的驚擾行為都可能造成難以逆轉的破壞,極端氣候也增加步道及設施維修難度。為了提升保育效率與維持必要設施品質,國家公園署將審慎研議「使用者付費」,玉山國家公園內的排雲山莊明年整修完後,將調整費用,而國家公園入園費還在審慎評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