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校園

私立大學校長會議 聚焦如何向國際生招手

2025-11-21 發佈 曾鈺羢 臺北
教育部朱俊彰次長致詞。

教育部朱俊彰次長致詞。

 

「2025年私立大學校院校長會議」今天(21日)在輔仁大學舉行,針對國際學生招生、輔導與管理等關鍵議題進行經驗交流,出席致詞的教育部次長朱俊彰表示,面對大學辦學的經濟壓力越來越大,教育部已經爭取到65億元的特別預算,未來3年補助各大學,同時也正與國發會積極研議放寬人才延攬的彈性,希望讓大學招生更為順利。

 

 

面對少子化的衝擊,國際學生成為大學的另一個重要的生源,臺灣113學年境外生人數有12.3萬人,以越南占3.9萬人比例最高,其次是印尼、馬來西亞、日本及香港,當中又分為學位生及交換生、海青班、華語生等類型,另外,目前每年約有六、七千名學生透過國際專修部的方式進入我國大學就讀。教育部次長朱俊彰表示,教育部從最早的國際專修部到最新的國際產業人才新型專班,循序漸進開放國際招生,平衡社會期待,而他也舉自己派駐加拿大時的觀察指出,加拿大社會對移民與外國學生有些不滿或反彈情緒,臺灣在照顧國際生的部分做得比許多國家好,不過還是希望學校加強兩部分,首先要讓學生聽得懂,最好提供英語教學,另外,要有好的輔導措施,讓學生進來之後被照顧,畢業後能留臺發展更好。

 

不過,由於目前國發基金補助的產業人才新型專班,各校目前招募約1,500名學生,卻只有約300名畢業生進入企業,因此教育部希望國發會研議,修改外國人才延攬專法,放寬僑外生在學期間工作時數上限等多項規定,討論是否可設立「工作型實習」的模式,讓僑外生在實習中若超過20小時,能夠領取薪資,同時享有勞動權益的保障,促進僑外生畢業後可留臺工作。

 

朱俊彰次長也說,為協助國內公私立大學穩定校務經營並提升治理彈性,教育部已爭取到特別預算65億元,將用於未來3年補助各大學,以減輕大學的財務負擔。教育電臺曾鈺羢臺北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