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環境被破壞,影響的不只生態,還有經濟與社會,家鄉不見了,世代記憶也不復存在,今天的專題帶您走入雲林的廉使國小、花蓮慈大附中、桃園的大成國中以及苗栗蕉埔國小,當全球對於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呼籲越來越急迫,培育未來世代的教育現場該如何回應,永續教室的課堂上,改變正在發生。
廉使國小檢視聯合國SDGS課程目標,融入在校定課程中,透過健康促進、永續農業與能源循環加以落實。花蓮慈大附中更是透過課程讓學生從生活上的”看見”永續能源行動的關鍵。桃園大成國中帶學生淨灘從心開始認同減塑的行為,2000多人的學校一年減少好幾萬個塑膠袋,位在石虎出沒熱點的苗栗蕉埔國小,師生更用科技促成人類與石虎和平共處。
永續已經不是未來,而是當下的進行式,對於這個環境的責任,不分世代,每個人都很重要,每個人的行動都能改變世界,教育現場的永續課堂,除了讓孩子了解身為地球公民的責任,更要培養下一個世代的行動力,師生努力觀察生活、用心思考問題,更用行動尋求改變。當孩子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改變的力量自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