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為了提供青年在台灣體驗探索的機會,特別提出「青年壯遊臺灣-尋找感動地圖實踐計畫」,鼓勵青年從壯遊過程中探索自我、培養多元能力,與臺灣各地人文社會深入互動交流,讓青年能夠更加認識鄉土、行遍臺灣。
這次來到青年故事館的是逢建小隊的周采鈺以及盧昱綺,參與113年尋找感動地圖計畫成果競賽,榮獲圓夢青年組金獎以及影片佳作獎的殊榮。他們透過執行計畫《建築的朝聖之路-找尋「台灣式建築」》,從跨時代的「混血建築」中找尋屬於家鄉建築的特殊符號,環島16天,走過1,267公里,將所見所聞以攝影、繪畫與寫作形式轉化為溫暖且深刻的紀錄,並以中英對照製作出一本與台灣建築相關的書籍——《舊夢的築語》。
此計畫聚焦於記錄並探索台灣各年代遺留下的「混血建築」,重新喚醒人們對老建物的關注與重視。從恆春的三合土古城牆工法,到大谷日式別邸的空間美學,再到基隆許梓桑古厝的東西合璧特色,團隊深入解析建築中多元文化的交融與魅力。這趟旅程不僅豐富了他們的建築知識,也讓他們對台灣在地文化產生了全新的理解與深刻連結。
就讓我們一起透過本週的青年故事館,來聽聽她們的精彩故事吧!
▼▼▼▼▼▼▼▼▼▼▼【FOLLOW MORE】▼▼▼▼▼▼▼▼▼▼▼▼
●尋找感動地圖實踐計畫:https://www.yda.gov.tw/plan.aspx?p=1010&rn=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