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聆聽張守真教授導覽高雄文史,都深覺我們何其幸運,遇見這樣一位認真又慷慨分享的學者。關於高雄古地名由來,張教授做了非常詳盡的考據,他指出:「打狗仔(Takau,Tankoya)地名由來:
1. 日本學者伊能嘉矩從西拉雅族語解讀,認為打狗仔是「竹林」的意思。
2. 另從馬卡道族語解讀,認為打狗仔是「雞社」的意思。日本學者鳥居龍藏在1896年的調查,記錄祖居舊鳳山平埔語稱「雞」為「tak'ka」。
3. 翁佳音(中研院)從荷蘭語解讀,認為 Tancoya,其發音類似「銅(打)鼓仔」,可能是源於早期漢人漁民行經此處,因為海浪拍打沿岸而取之名,認為打狗仔(Tankoya)「海浪拍岸,聲音響亮的地方」的意思。
4. 荷蘭人音譯為 Tankoya 或 Tancoia;
打狗山(打鼓山,今壽山) 荷蘭人音譯為Tankoya,或譯為Apen bercht,或譯為Apenberg(猿山)。曾請教曹永和教授,得知因濱海地區平埔族以漁獵為生,因此活動於打狗(高雄)港南北兩側,荷蘭調查員,於兩側會有不同記錄。又猿猴野生動物更是活動於打狗(高雄)港南北兩側,據盧德嘉,《鳳山縣采訪冊》,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頁35載::「涼山嶼(猴跳石),在大竹里打鼓山麓,縣西十七里,當西港中(旂後港),舟犯之立碎。」退潮時,經由港口的涼山嶼(猴跳石),來往於港口兩側。」。還有更多的說明,請聽1月28日教育大不同節目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