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創團三十週年,將帶來旗艦製作—《參拾號夢.戲神養成記》。這部作品將於6月7日至8日在臺灣戲曲藝術節中演出,6月28日至29日參與高雄春天藝術節,在大東文化藝術中心展演。這不僅是對劇團30年歷程的致敬,更是一場跨越時空、融合傳統與現代的創作實驗。梁越玲團長表示,《參拾號夢.戲神養成記》融合了舞台劇的溫馨、歌仔戲的經典,以及音樂劇的壯闊,期盼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戲曲體驗。
這齣戲以一位年邁老班主即將離世作為故事的起點,他堅持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仍想上台扮仙,而當弟子們試圖開啟他珍藏多年的「三十號戲箱」時,卻意外喚醒了田都元帥與媽祖。兩位神明責問他:「你答應過我們的事還沒完成,怎麼能就這麼離開?」,展開了一場回溯生命與藝術歷程的時光之旅。他如何與年輕演員摩擦、衝突與和解,又如何從一次次背叛與失落中,重新找回對歌仔戲的熱情與信仰。透過這段跨越人神與時空的回顧,梁越玲希望觀眾能看到:「我們是否遺忘了一些真正珍貴的東西?」英文劇名定為《ALTER》,傳達「改變」的主題:無論是神、人、舞台上或舞台下,每個人都要面對改變的挑戰。但唯一不變的,是那份對戲曲的初心與熱情。
劇名中的「養成」意味深長,既是對戲神的虛構設定,也暗喻了一位老團長如何將一群「不容易的小孩」培育成為堅強的表演者。「這齣戲講的是台前與幕後的故事,我們設計整齣戲的節奏與場景切換,都像是演員正在準備上場、正在演出或剛剛下台的瞬間。這樣的節奏與生活感,最能展現戲班的日常與生命力。」梁越玲說,這齣戲對團員而言是一場巨大挑戰,也是一場蛻變之旅。「我們的演員從一開始挑戰台語音樂劇就已很不容易,到現在能自在游移於音樂劇與歌仔戲之間,是靠無數次磨練與堅持才達成的。」
她補充道,戲神養成的過程,其實就是每一位演員從懵懂到成熟、從混亂到信念的歷程。「我們在說的不是神蹟,而是我們這些人怎麼在一次次跌倒後,還能站上舞台,還願意唱、願意說故事,這就是戲神。」
《參拾號夢.戲神養成記》由音樂劇導演曾慧誠執導,音樂設計則邀來李哲藝與傳統編腔高手周煌翔聯手,打造揉合現代與傳統的戲曲音樂。謝淳雅擔任歌唱指導,肢體與舞蹈部分則由劉冠良與張雅婷操刀,再加上燈光設計車克謙、影像設計王奕盛、舞台設計簡言行與服裝設計黃雉揚等夢幻組合。
三十年來,尚和劇團以歌仔戲為根,不斷嘗試、創新、挑戰,梁越玲說:「《參拾號夢.戲神養成記》不是終點,而是我們對歌仔戲未來可能樣貌的一次美麗想像。希望觀眾走進劇場,不只是看一場戲,而是做一場夢,一場有溫度、有幽默、有信仰的戲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