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生命年譜、辦理生前或生後告別式、臨終關懷……,都在佛法應用研究所「佛法與身心安頓」這堂課中,沉靜專注的覺察與整理自己。住在學校鄰近的心靈生態村,共煮共食、行有餘力舉辦活動、關懷村民、鼓勵長輩走出來參與活動。健康在地老化不是論文,而是真實的實踐。完全符應了福智佛教學院副校長曾旭正所倡議:「每一個人都成為這個世界幸福、希望的緣起,幸福的關鍵是智慧。」。
曾旭正教授是一位帶著學生創造地方幸福的學者,任教台南藝術大學時,與研究生帶著高中生、小朋友、社區民眾一起參與,「大手牽小手-台南藝術大學、後壁高中、菁寮國小、新東國小合作推動參與式環境營造經驗」就是其中之一的案例,後來畢業的校友繼續留在土溝深耕,外出的遊子也能返鄉工作陪伴父母,也有轉換大學任教的學生繼續傳承他的精神。
提早退休的他來到福智佛教學院,以「幸福人才培育」作為辦學目標,並身兼台灣心靈生態村協進會理事長,透過團隊整合福智教育園區與周邊農村社區,長期陪伴與深度互動,重建有溫度的社區,打造無血緣的家庭。在7月15日教育大不同節目,為大家邀請福智佛教學院副校長曾旭正、佛法應用研究所研究生張兆康、陳郁雅,分享他們的幸福學思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