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空汙想到的是什麼?
你知道我們一天有90%的時間待在室內
而室內空氣污染往往比室外更嚴重 3~10 倍!
香氛、裝潢建材、免燙衣物、樟腦丸… 這些日常用品中潛藏的化學物質,都悄悄影響我們的呼吸與健康。
節目中,空汙專家高雄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教授兼任系主任林啓琪從室內空汙說起,哪些高風險來源以及如何正確挑選口罩、空氣清淨機和美國博士留學經驗談,看見國際舞台的無限可能
別忽略每天吸進去的空氣
9/18(四)下午4:05~5:00 tea time時光與高雄大學合作《趨勢瞭望台》,將邀請空汙專家高雄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教授兼任系主任林啓琪,帶我們從「空氣」看見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健康風險!
後記: 林啓琪教授提醒香氛產品中,燃燒型香氛產品(如蠟燭、線香)在燃燒過程中可能產生多環芳香烴(PAHs)與懸浮微粒,長時間或高濃度暴露可能帶來健康風險。
而非燃燒型香氛(如擴香液、精油)則主要釋放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例如萜烯、酯類等,雖然並非強致癌物,但若濃度過高或在通風不良的環境中累積,仍可能造成頭暈、喉嚨不適。因此,適量使用並保持良好通風,是安全享受香氛的關鍵。
此外,香氛產品的主要化學成分多屬於芳香族化合物,其分子結構中含有苯環,許多花香、果香或木質調的氣味正是來自這類分子。大多數芳香族化合物在國際規範的安全範圍內被廣泛使用,但若使用過量或環境過於密閉,仍可能對敏感族群造成不適。
林啓琪強調,部分民眾習慣使用芳香劑或樟腦丸來掩蓋氣味,部分市售樟腦丸若含對二氯苯或萘,會增加室內污染風險,可能讓家人曝露於更多化學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