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個清晨,葉佳緯站在京都一間民宿的陽台上,看著屋瓦錯落的城市,在光與影的推移中緩緩甦醒。那一刻,時間靜止了,空氣中的每一道線條彷彿都低聲訴說著過往與當下。那是一種無聲的震撼,讓他明白,美並不藏身於遠方或殿堂,而是在那些不經意的生活角落,等待被凝視、被傾聽。那天的感動,如一粒種子,在他心中生根發芽,悄悄改變了他觀看世界的方式,也引領他踏上與空間對話、與土地對話的創作旅程。
葉佳緯以建築為根,藝術為葉,長出一片關於城市與記憶的林。令眾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在2025年臺灣燈會上展出的作品《家》,那是一座靜靜佇立的立體裝置,融合多元文化家屋的輪廓,在水塘邊倒映出觀者內心對家的想望。葉佳緯並沒有刻意設限觀賞方式,而是讓鏡面與倒影、空間與光影引導觀者走進去,停留下來,自由地對話與感受。他發現,這樣的開放安排反而讓觀眾更願意靠近,浮現自身的回憶與故事。這不只是一場展覽,更是許多人心中「家的形狀」被輕輕照亮。
葉佳緯也深耕城市走讀與美感教育,在桃園大溪的走讀非常有意義:帶著幼兒園的小朋友穿梭在老街巷弄、藥行與佛具店之間。那些我們早已習以為常的空間,竟然在孩子純真的驚嘆與提問中重新閃耀。孩子會問:為什麼藥櫃那麼高?為什麼佛像戴著紅巾?這些看似天真的疑問,點醒了大人們早已遺忘的感受力。他認為,提問是學習的起點,也是美感被喚醒的開端。走進街道、抬頭看屋簷、伸手摸牆面——這些微小的動作,正在讓我們重新與自己的生活空間建立聯繫,重新感受我們文化的溫度與脈動。
美從來都不遙遠,它可能藏在一只洗得發亮的早餐碗裡,在街角那棵風中搖晃的老樹上,或者是一扇我們曾無數次經過卻從未仔細端詳的窗。真正的美感教育,或許不在教室,也不在博物館,而是在我們願不願意慢下來,張開感官,讓自己與生活重新相遇。當我們開始練習這樣的觀看與提問,也就開始讓世界變得更柔軟、更深刻,也更美。
歡迎收聽05月18日(週日)14:30—15:00收聽「與美感教育共舞」
音量
80%
與美感教育共舞
美,是用藝術對土地、城市、色彩與建築的詩性追求——專訪藝術家 葉佳緯
2025/05/18
單元介紹
留言回應
其他節目
- 07/062025美,是為文化種下沒有太遲的開始——專訪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范姜泰基局長
邀訪來賓:范姜泰基 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局長
- 06/292025美,是活的感心——專訪國泰綜合醫院 麻醉科主治醫師 孫維仁
邀訪來賓:孫維仁 國泰綜合醫院 麻醉科主治醫師
- 06/222025美,是跨越視覺障礙 看見看不見的新世界——專訪臺中市私立惠明盲校 揭金鳳老師
邀訪來賓:揭金鳳 臺中市私立惠明盲校 揭金鳳
- 06/152025美,是體驗真實的存在——專訪登山旅遊領隊 張睿杰
邀訪來賓:張睿杰 登山旅遊領隊
- 06/082025美,是真誠以對地追求盡善盡美——專訪資深座艙長 曾令潔
邀訪來賓:曾令潔 資深座艙長
- 06/012025美,是找尋生命中足以仰望的北極星 ——專訪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設計組許峰旗組長
邀訪來賓:許峰旗 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設計組組長
- 05/252025美,是心動、行動,恍若有光的打動人心——專訪清華大學 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梁正宏
邀訪來賓:梁正宏 清華大學 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 05/112025美,是古韻今聽,歷久彌新——專訪臺灣崑劇團 洪敦遠 製作人
邀訪來賓:洪敦遠 臺灣崑劇團 製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