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與美感教育共舞

美,是養成深刻的眼光和獨特的創造力!是全民都能共享的生活風景。——專訪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第十二任校長 劉錫權

2025/08/03
邀訪來賓:劉錫權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第十二任校長
單元介紹

    少年時期,常會對未來感到茫然,那是一個對自我定位老陷於迷惘的階段,閱讀是一種得以逃離現實,召喚另一種生命可能的儀式。青春歲月裏,哲學與文學的語句、藝術電影的光影,悄悄地在劉錫權的心中埋下了想像與思辨的種子。那不只是知識的獲取,更是一種存在的呼喚,讓他相信:還有另一種人生值得追尋。也正是這些早年的閱讀經驗,奠定了他日後走進藝術創作與教育的根基。

 

      橫跨創作與教育行政的劉錫權,多年來的職務歷練猶已「把整個學校組織治理都走了一遍」,因此更加理解藝術大學運作的紋理與節奏。他認為,行政不是冷冰冰的制度管理,而是與教育理念並行的支持系統,要理解藝術家特有的創作邏輯與生命需求,行政才能真正成為創意孵化的後盾,促進教育理念的發展和實現。如今,做為臺北藝術大學第十二任校長,他要進一步和同仁們一起實踐這個理念,步步為營地朝創校藍圖前進。

 

      談起未來的想像,劉校長希望打造一所能讓學生「幸福學習」的藝術大學。他認為北藝大最珍貴的特質,就是它不墨守成規,始終保有一種自由探索的精神。藝術教育的核心,不只是技藝的培養,更要讓學生學會提問、理解自己、用自己的方式好好回應世界。他說:「我們不是要給學生標準答案,而是陪他們找到自己的問題。」他期許自己不只是領導者,而是一位引導者,一位能聆聽、能陪伴、也能一起走在創造之路上的同行者。

 

      談到美,劉錫權說英國的倫敦國家美術館:讓民眾在下班後,可以走進館裡,與一幅自己喜歡的作品靜靜相處片刻——那是一種藝術融入日常、與心靈交會的生活節奏。那樣的美,不喧嘩、不炫目,卻深刻而長久。希望有一天,在臺灣,我們的城市裡也能出現這樣的場景,讓藝術不再只是專業領域的術語,而是全民都能共享的生活風景。

 

歡迎收聽08月03日(週日)14:30—15:00收聽「與美感教育共舞」

留言回應
其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