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中元祭,是國家級無形文化資產重要祭典,編號001。鄭鼎青第一次在深夜海口望見水燈漂流的靜謐與莊嚴,深深被震撼了。微光映照海面,既像為亡靈照路,也像為生者留下一個思念的出口,美,不僅存在於現實世界的各種現象,也存在穿越時空的安慰與陪伴。
中元祭雖源於清代漳泉械鬥後的集體和解,在百餘年後的今天,它早已超越了歷史創傷,成為基隆人共同的文化記憶。鄭鼎青細數從「開龕門」到「放水燈」、「普渡」到「關龕門」的完整儀式,每一步都是對生命的紀念、敬意與感恩。普渡桌上的供品不僅為祖先和亡靈準備,也為曾經來到基隆駐足的外國亡人、過路的異鄉客,甚至生產過程中不幸往生的婦女靈魂,都一一留有位子。這正是基隆/基籠中元祭最溫柔的地方:看見每一種生命,沒有分別心。
慎終追遠的當代推展,鄭鼎青認為基隆市正在努力讓中元祭不只是大人的祭典,也讓孩子們有機會理解文化中的生命與生活日常刻度。透過精心設計的活動歷程,例如「鬼朋友度中元」展覽、培養小小導覽員等等,讓孩子用他們的言語和視線來表述中元祭典科儀和脈絡;結合劇場與巴士行動觀覽,邀請民眾坐上車、隨著情境故事「進入」祭典時空。當下一代的孩子們用他們自己的方式介紹龕門或水燈時,那樣的真誠、好奇與驚喜,比任何專業導覽都更能觸動人心,文化在世代間自然地延續了,同步傳承珍貴的美好。
鄭鼎青認為美不在遠方,而在日常。港邊盤旋的黑鳶、巷弄裡的香火氣息,或是一盞緩緩漂遠的水燈,都是動人的美感觸動。中元祭提醒我們,美是一種相互理解與接納!美,是願意停下腳步,看見生命背後的溫度。當我們願意以更柔軟的心去感受,那些文化與風景就會成為我們共同的美感經驗。
歡迎收聽09月21日(週日)14:30—15:00收聽「與美感教育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