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人物專訪-顏綠芬-馬水龍的音樂生涯與生命歷程
音樂學家、樂評家、音樂作家。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博士,先後主修歷史音樂學、民族音樂學,輔修文化人類學。留學德國12年後任職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音樂學研究所,曾擔任該校音樂系系主任/音樂研究所所長、教務長、師資培育中心主任、校務研究發展中心主任、通識教育委員會主委、《關渡音樂學刊》創刊主編等。曾獲教育部優秀教育人員獎、國科會研究獎、科技人員短期出國研究補助。亦曾擔任國家文藝獎、金曲獎、金鼎獎等評審,臺灣國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臺北市立交響樂團節目評審委員;另曾擔任教育部各項委員(學位授予法、大學評鑑、本土教育會、藝術教育推動會、高中音樂名詞審譯會等),以及高中音樂課本審定會主委;亦曾擔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6年。目前仍受聘為教育部本土教育會、藝術教育推動會委員、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審議委員,以及許常惠文化藝術基金會、台北市七星田園文化基金會董事。
顏綠芬教授長年研究西方歷史音樂學、浪漫主義、Dahlhaus學說,以及台灣傳統音樂生態、當代音樂發展,並深入研究郭芝苑、蕭泰然、賴德和、馬水龍等作曲家的生平與音樂風格。主編《臺灣音樂百科辭書》〈當代篇〉、《臺灣當代作曲家》,專書有《音樂評論》、《臺灣的音樂》(徐玫玲合著)、《臺灣的真情樂章- 郭芝苑》、《孤獨行路終不悔—賴德和的音樂人生》;策畫與主編文化部委託的《重建臺灣音樂史》研討會和論文集6冊;並主編教育部出版的《臺灣文化關鍵詞101》、《臺灣傳統音樂與表演藝術事典》等。
馬水龍出身基隆,留德三年,一生都奉獻給台灣,他用音樂走過台灣歷史半世紀......。
90年代初,他擔任國立藝術學院(今台北藝術大學)院長,是當時唯一非國民黨籍的公立大學校長。他一生公正無私,嫉惡如仇,豪氣與俠義表現在作品中,除了《廖添丁》外,《竇娥冤》、《霸王虞姬》都在為世間的不公不義、歷史扭曲發出不平之聲。2000年,他為台灣政權和平轉移,寫下了《天佑吾土福爾摩沙》(在陳水扁總統就職典禮上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