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超級公民GO

臺灣性別平等教育與「月經教育」

2025/03/29
邀訪來賓:莊淑靜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監事
單元介紹

聯合國大會於1979年通過「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並於1981 年生效,公約全文涵蓋女性在各種公私生活領域基本權利的保障,為重要婦女人權法典,明確界定對婦女的歧視,促進女性權益與性別平等。

 

2011年5月20日,立法院三讀通過CEDAW施行法。2012年1月1日,CEDAW施行法生效,具有國內法效力,各級政府確保公約內容被落實,成為我國推動性別平等的重要法制基礎。

 

我們生活在臺灣,可能覺得這份國際公約離自己很遠,「CEDAW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跟我們生活有什麼關係?對推動臺灣性別平等帶來甚麼影響?

 

今天在節目中我們可以聽到:

  1. 一、什麼是「性別平等教育」?CEDAW對於校園師生來說有什麼幫助?
  2. 二、我們常聽到「性別平等教育」, 「性別平等教育」由來與理想是什麼?
  3. 三、為什麼很多專家學者都強調要從小建立「性別平等」觀念?落實「性別平等教育」目前遇到的困境或是難題有哪些?

 

今(114)年2月,台灣社群平台上出現了一場關於月經的熱議,被稱為「月經之亂」,這場討論揭示了社會中對月經知識的不足和誤解。

之後在社群平台上有更多人分享聽過對於月經的錯誤認知,例如:「你月經一天來 24 小時喔?」、「月經可以像憋尿一樣控制,所以不用一直換衛生棉」、「月經經血是藍色的」、「衛生棉的長度=下盤大小」、「衛生棉是黏在大腿上」等等。

這場「月經之亂」強調了推廣性別平等教育和生理知識的重要性,提升大眾對月經的正確認識。 

 

  1. 四、這次「月經之亂」所反映出「性別平等教育」的現象?
    五、什麼是「月經貧窮」?
    六、什麼是「月經汙名化」?
留言回應
其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