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熱傷害?
熱傷害是指身體無法有效調節體溫、導致核心體溫升高所造成的生理異常。根據嚴重程度,可分為:
熱痙攣(heat cramps):肌肉抽筋
熱衰竭(heat exhaustion):大量出汗、虛弱、暈眩
中暑(heat stroke):高體溫 > 40°C、意識混亂、可能致命
熱傷害高風險族群
嬰幼兒、學齡兒童、65歲以上長者、慢性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腎病等)肥胖、服用影響排汗藥物者(如利尿劑、抗組織胺)、戶外工作者、運動員無法自行飲水或生活無法自理者
熱傷害可能引發的併發症
熱傷害若未及時處理,可能導致多重器官功能障礙症候群(MODS),包括:神經系統併發症:意識障礙、昏迷、癲癇發作、長期神經功能障礙(如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
腎臟損傷:急性腎損傷(AKI):因脫水、橫紋肌溶解導致腎功能下降,嚴重者需洗腎
肝臟與凝血異常:肝酵素上升(AST/ALT)、黃疸、播散性血管內凝血(DIC):血小板降低、出血傾向
橫紋肌溶解(Rhabdomyolysis):肌肉組織崩解,導致血中肌紅蛋白上升、進一步造成腎損傷與尿液變色(紅褐色尿)
心血管問題:心律不整、低血壓或休克
熱傷害警訊症狀
如出現以下症狀,可能是熱傷害徵兆:
頭暈、虛弱、噁心、肌肉抽筋、大量出汗、皮膚乾熱或潮濕、臉色潮紅、心跳加快、血壓下降、意識混亂、昏迷(屬中暑,需緊急處理)
如何預防熱傷害?
預防關鍵字:保持涼、補充水、避免曝曬
涼: 穿著輕薄、淺色、透氣衣物,保持環境通風,開啟冷氣或電風扇降溫
水: 每日主動補充水分,即使不口渴也要喝水;避免高糖、高咖啡因飲料避: 盡量避免中午10點至下午3點戶外活動
休: 出現不適時應立即休息,進入陰涼處或冷氣房降溫
關懷: 多注意身邊長者、小孩及行動不便者是否有中暑徵兆
熱傷害急救處置
若懷疑中暑或熱衰竭,應立即:
移至陰涼、通風處所
脫去多餘衣物
使用冷水擦拭全身、冰敷腋下/頸部/鼠蹊
意識清楚者給予冷水少量多次補充
如患者意識不清、體溫過高(>40°C)、抽搐或嘔吐,請立即撥打119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