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近文化資產,感受時間的力量,認識這塊土地上曾發生的故事」,這是文化部文資局一直以來努力的方向,因此,特別委託榮芳杰教授、江篠萱女士書寫「成為文化知識家」一書,期望人人都能走入文化資產之中,發掘出文化資產對自己的意義。
台灣擁有好幾個200、300年以上歷史的清代城池,甚至還有400年前荷蘭人所規劃的熱蘭遮城,臺灣雖小,但各式各樣展現土地與人民記憶的文化資產,時時散發無比魅力,吸引無數人前往。不管是古蹟遺址、歷史建築、文化景觀…等相關場域,都具有厚實的文化與歷史的價值,
帶著「成為文化知識家」這本書,當你帶著孩子來到文化產業園區時,除了打卡拍照、吃冰棒、逛市集之外,還可以加入一點有文化內涵的小遊戲,你會發現不管任何文資類型的場所,都蘊藏著無數跨學科領域的知識!
今天在節目中特別邀請方寸文創顏少鵬總編輯來聊聊、為什麼需要文化資產教育、認識文資場所?介紹精選的5大易於參訪的文化資產類型,也分享國外的歷史城市如何被紀錄、保存與使用情況?
顏少鵬總編輯表示,古蹟不一定很老,例如澳洲雪梨歌劇院當年被列入文化遺產時只有30幾年的時間,它顛覆我們的既定印象!究竟文資、古蹟的價值如何被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