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燦爛時光

立夫中醫藥博物館 台灣中醫藥發展史常設展 .「中式13香」特展

2023/02/24
邀訪來賓:張文德教授 立夫中醫藥博物館副館長
單元介紹

  今天介紹中國醫藥大學立夫中醫藥博物館兩檔重要、精彩的展覽,一是「台灣中醫藥發展史常設展」,以及應無印良品 LaLaport 台中店的邀請,由「立夫中醫藥博物館」策畫的「中式香料13味」特展,藉由展覽傳遞香辛料正確知識,跟大家分享中式香料的特色與香氣。

  過去3年全球新冠疫情大爆發,病毒株不斷變異,西方科學家苦於尋找未知藥方之際,許多解方其實已在中醫藥典裡找到脈絡,這是先人的智慧,更是中醫藥學對全球貢獻的榮耀。

  疫情中,中醫藥醫學界相繼出現以元代「玉屏風散」改良的「抗冠方劑」,投入救治新冠病人,拯救無數生命,也讓西方科學界對中醫藥成效眼睛為之一亮,希望多了解東方藥典。

  中國醫藥大學由校長洪明奇與中研院士林昭庚聯手,在立夫中醫藥博物館舉行「台灣中醫藥典籍特展」與「台灣中醫藥發展史常設展」聯合展,整理台灣中醫藥典發展歷史,縱深近400年,其中關鍵密碼,向全世界展示。

 「台灣中醫藥發展史常設展」歷史從18、19世紀,隨著漢人移民開墾,明清醫政制度與傳統中醫藥典籍醫術隨著移民傳至台灣,清朝時期台灣名醫輩出,其中,道光29年(1894年出生)的台中人黃玉階,當光緒10年鼠疫(黑死病)在全球蔓延,死傷無數之時,黃玉階以精湛醫術治癒上千人,並請求當局設立「黑死病治療所」,成為台灣醫史著名的瘟疫權威,著作《黑死病疙瘩瘟治法新編》更彌足珍貴。

  20世紀初,台灣首位醫學博士台大醫院院長杜聰明教授,積極推動中西醫的整合、中藥研究與中醫藥教學;直到1958年(民國47年)覃勤、陳固、陳恭炎3位中醫師創立中國醫藥學院,以中西一元化為宗旨,正規高等教育培育中醫藥專業與研究人才,台灣中醫藥學教育邁入新史頁。

  「台灣中醫藥發展史常設展」與「台灣中醫藥典籍特展」聯合展,即日起在中國醫藥大學立夫中醫藥博物館開放免費入場參觀,展期至5/19。

 

留言回應
其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