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燦爛時光

賽德克族工藝之美 以傳統技藝走過彩虹橋的部落織女

2023/03/20
邀訪來賓: 何珍襄工藝師 南投縣仁愛鄉松林社區發展協會
單元介紹

    今天一起走入群山環繞、隨時可以聽見蟲鳴鳥叫的仁愛鄉松林部落,欣賞賽德克族的編織工藝!

 「南投縣仁愛鄉松林社區發展協會」位於南投縣仁愛鄉親愛村北邊,臨濁水溪,西邊是聞名中外的「曲冰遺址」。海拔約950至1,400公尺間,山系錯綜複雜,蘊含豐富動植物。

  松林社區發展協會成立於民國90年,生活在濁水溪畔的山丘上,居民多以耕作維生,部落生產的香糯米和椴木香菇,因獨特的香氣風味而聞名遐邇,近年逐漸增加半溫室種植蕃茄、豆科、茄科、青椒等作物,因高山的環境,也種植茶葉、水蜜桃、甜柿、楊梅等。

  松林部落是一個傳統的賽德克族部落,賽德克族是公認擅長織布的族群之一,特有的經挑(pniri,俗稱米粒)織技,是傳統賽德克族織藝中最高階的織作技術。為了復興傳統賽德克織布文化,南投縣仁愛鄉松林社區發展協會與何珍襄老師,共同開設織布工坊,以「工藝人才復育」為主軸,指導部落族人培養系統化的織布邏輯能力與創作力。

  何珍襄老師是松林部落裡的織品工藝師,有十幾年的創作經驗,是目前熟悉賽德克經挑織技的少數族人之一,擅長以原住民織紋為元素,透過織紋重組、色彩和材料的變化,融合傳統與時尚美學,創造吸睛且實用的織品。

  何珍襄老師的作品以挑織技法和色彩應用見長,多次榮獲國內外織品創作獎項,105年在部落舉辦織布創作成果展,不僅吸引工藝界的關注,也再次喚起族人對織布的記憶與情感,隔年何老師返回部落開設織布工坊,持續進行織品設計、創作與分享,為部落重現賽德克織品風華創造有利條件。

  松林部落期待未來透過實體店面及網路商店行銷織布工藝品,也為旅客安排織布體驗活動。

  其實,部落除了傳統織布,也結合泥染與植物染的工法,逐步建構傳統織布產業鏈的垂直體系,在友善環境的理念下,提高部落土地及自然環境的利用價值,實踐聯合國「里山倡議」所倡導生態、生活、生產平衡的永續性,讓賽德克族的傳統織布工藝走出部落、邁向世界!

 

何珍襄老師是松林部落的織品工藝師

何珍襄老師是松林部落的織品工藝師

留言回應
其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