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時期,一見面就問「無它乎」,意思是有沒有遇到蛇?
亞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教授潘襎表示,許慎說文解字指出:「它,虫也。從虫而長,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凡它之屬皆從它。蛇、它或從虫。」這是當時人們見面時的問候語,這句話就是今日的「您好嗎!」以前醫學不發達,被蛇咬了可能小命不保,所以沒遇到蛇,生命無憂很重要。
但後來問候語變成無恙乎,這是因為魏晉南北朝時期、晉朝統一中國,南方文化相形吃重,東晉南遷、南方濕熱,樹叢裡很多恙蟲,被咬了也是大病一場,因此,見面互相問候「無恙乎」,慶幸別來無恙!
今天節目中邀請亞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潘襎教授深入說明,地球上爬蟲類中最神祕的生物「蛇」,在東、西方神話和文學中的傳說與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