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18日式國際博物館日,回應博物館在社會中的這個特殊角色,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臺灣美術館及立夫中醫藥博物館延續2024年的518國際博物館日串聯活動,今年更加入了亞洲大學附屬現代美術館,以「香映成趣:博物館與美術館的氣味對話」為主題,透過「香包」作為媒介,連結端午節的文化。
端午節將至,香包飄香不僅是節慶習俗,更蘊藏古人順應節氣、強身防病的生活智慧。香包中的中草藥多具有辛香走竄之性,能芳香僻穢,解時疫病毒。而研究證明,中草藥的芳香氣味能刺激呼吸道黏膜產生黏液,提高血清、黏膜和其他組織的免疫球蛋白,從而提高免疫力,減低外感病邪的機率。
立夫中醫藥博物館將在5月18日舉辦「聞香識草、香包裡的中醫防疫術」活動,結合中醫藥文化與香氣體驗,透過中草藥展示、防疫知識導覽及親手製作香包,帶領民眾從香氣中認識中醫藥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重拾節慶儀式背後的健康哲學。
今天節目中邀請立夫中醫藥博物館副館長、也是中國醫藥大學中藥資源系系主任張文德教授,談節氣與生活,同時分享「聞香識草、香包裡的中醫防疫術」活動,帶大家走進香包的世界,感受文化的馨香與療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