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太平區頭汴坑歷經921地震重創,台中市水源地文教基金會深入在地,跟農民合作、種植藍草、或是利用修枝廢棄的枇杷、荔枝等發展天然染色產業,為地方找到工藝創新和復興產業的可能性。
但投入天然染色的推廣與品牌建立極為艱辛,最終孕育出具有在地特色的「太平藍」工藝品牌,並在國內外屢獲殊榮,寫下台灣染色工藝新篇章!
最近水源地文教基金會與纖維工藝博物館合作,推出「染織山河:染物祭典共創頭汴坑記憶」特展,透過藍染工藝帶領民眾走入臺中市太平區頭汴坑,體驗當地在921地震後,從地方重建、發展出在地品牌「太平藍」,到實踐永續工藝的深刻歷程。
水源地文教基金會的設計師及工藝師們,在纖維工藝博物館1A展廳180多坪空間裡,完整呈現26年來台中市太平區頭汴坑的艱辛歲月,藉由工藝串聯地方的歷程,歡迎大家一起來體驗藍染與山河交織的文化小旅行!
「染織山河:染物祭典共創頭汴坑記憶」特展展期至6月29日止。
今天節目中特別邀請水源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葉晉玉、執行長葉冠磊,分享走過26年的汗水和淚水,也期待大家看見、傳統地方工藝如何融入當代生活和創意設計,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