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臺灣史輕鬆聽

11日治時期臺灣旅館的故事

2025/10/06
邀訪來賓:蔡蕙頻 國立臺灣圖書館編審
單元介紹

一百多年前,臺灣是沒有現在這樣進步又明亮的旅館的。你一定聽過在北臺灣傳教的馬偕,馬偕在1871年來到臺灣,開始在各地傳教,當他到外地宣教的時候,需要旅館住宿。他的日記裡,寫到有一次他到了新竹一帶,投宿當地最好的旅館,根據馬偕的形容,它前方是一條狹窄的街道,進入屋內、穿過窄門,就來到一條更窄的小路,而且那裡像夜一樣黑。再穿過豬圈和髒水池便來到房間,房內有床,床上有枕,不過這間屋子的床是厚木板搭成,上頭的床墊則是劈開的竹條,床腳則是土磚疊成的,枕頭是木頭。泥牆的角落爬滿蜘蛛網,除了床之外,房裡沒有桌子,沒有臉盆,只有一個散發著尿騷味的尿桶。還好馬偕很幸運地在屋後找到油燈,至少夜裡不致「失明」。

 

為什麼清治末期臺灣旅館的品質這麼糟糕呢?主要是因為除了當時民眾不具備廁所、衛浴等乾淨的等現代化的生活條件,以及乾淨衛生的觀念之外,更重要的是,當時多數的民眾沒有休假的觀念和到外地旅遊的需求,既然不會到外地過夜,當然也就不需要旅館了。

 

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到了日治時期,臺灣開始出現休假的制度,每個禮拜休息一天,再加上鐵路、公車等運輸條件的進步,連帶帶動了民眾的休閒習慣,有些人開始有了旅行的念頭,各地就出現旅館了。

 

日治時期臺灣最好的旅館是位於今天臺北車站前新光三越百貨公司原址的臺灣鐵道旅館,這座旅館是由臺灣總督府鐵道部所經營的,臺灣西部幹線鐵路在1908年全線通車,鐵道旅館也在這一年落成,當時這座旅館相當富麗堂皇,除了是旅館的功能之外,民眾也可以到這裡吃西餐,體驗不同的飲食。

臺灣鐵道旅館/國立臺灣圖書館提供

臺灣鐵道旅館/國立臺灣圖書館提供

留言回應
其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