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0906 民俗過節就是過關
我們都知道在傳統過節的節都差不多選在節氣轉換的時間,或是一個月中特殊的時間,主要是根據陰陽的互生互克互補的觀念,這種觀念自古至今仍受重視,簡單的說就是祈禱平安、順利地通過時節的關口,所以過節就是過關,但是在通過這個儀式當中,多半都配合著祭拜的儀式、禁忌忌諱,來過渡到另一個節氣。在舊曆(太陰曆)的記法中,都特別注意到月的圓滿(月圓),為月圓花開被看成是一個吉祥的事,所以家庭適合團圓,宗教信仰中也有祈福求祥的儀式,道教來說有三關日,上元(1/15)是一家人共慶元宵的日子,元宵一過就各自追尋生活,所以這天祈求的是天官賜福;中元(7/15)地官赦罪,慶讚中元,這和普渡孤魂有關;下元(10/15)水官解厄,解除不順遂的、災厄的或其他困境,也叫謝平安日。三元祭拜都有其意義及背景,過節通過的儀式要有利的時間,所以單月單日是屬於陽,當月日都屬於陽,力量更強大,所以1/15、7/15,這就是很常見的時間安排,也就是至少要有一陽,例如1/1、3/3三日節(漳州至今仍維持這天掃墓)、5/5五日節端午,是過渡到夏天的節日,風俗中有剋五毒之意。7/7娘媽節(七娘媽生、七夕)是民俗中的成年禮,所以這天有近成年的孩子要進廟拜七娘媽,儀式結束後象徵成年(府城至今仍有做16歲)。9/9重九重陽,祈求長輩長壽健康。這種月日都單日月交疊的日子,陽氣特別旺盛,這樣可以渡過節日的關卡,所以我們常說過節就是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