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海洋09/26節目介紹:
一.《閱讀海洋科普書》單元:
主題: 海洋生物捉迷藏
為了在複雜的珊瑚礁中生存,許多生物發展出不同的技能!其中,轉換體色或形態是常用的手法,將自己變化成類似環境的體態,讓他者無法發現其蹤影,便可趁機躲避天敵或襲擊獵物。有些魚類和章魚甚至能瞬間改變體色來融入背景,達到「快速易容」的效果。
有些生物則更進一步「擬態」(Mimicry),仿效其他對象!像不少較弱小的動物會模仿成凶猛或有毒的生物,讓天敵不敢任意靠近。但也有些掠食者反其道而行,將自己偽裝成不具威脅性的溫順生物,試圖讓獵物大意後再進行掠捕!
海生館的展示缸裡的生 物沒有仔細看,常常會以為牠們只 是一般裝飾用的石頭,不小心忽略其存 在,這些「石頭」就是俗稱石頭魚的毒鮋 魚(Synanceia horrida)! 毒鮋魚為什麼要這麼低調呢?其實這是牠 的謀生能力,藉由把自己假裝成石頭,讓 其它游過的小魚小蝦不會注意到牠們,然 後就能趁其不備時,張開大嘴把牠們吃 掉!此外,這招隱身大法,也能用來躲避 和柳珊瑚共生的巴氏豆丁海馬(海生館多媒體影音管理平台 楊志仁攝) 其它可能的捕食者。所以牠們平常在自然 環境裡,只要找到舒適的位置後,就會乖 乖地待在「舒適圈」裡,不會隨意移動, 用這種守株待兔的方式靜待獵物上鉤。這 種可以把自己隱藏在環境之中的能力,稱 為「偽裝」(Camouflage)。偽裝的主要 目的是讓生物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不要 被牠們的天敵或獵物發現,以在險惡的自 然中生存。所以偽裝的效果往往依賴於生 物的顏色、形狀和紋理。自然界裡常見的 偽裝大師除了上述的毒鮋石頭魚以外, 還有部分種類的海馬。像是巴氏豆丁海馬 (Hippocampus bargibanti)就常常會用 尾巴把自己勾捲在珊瑚上面,假裝是珊瑚 礁的一部分,不仔細看還真無法發現牠的蹤跡!
本集內容可參考第123期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奧秘海洋》期刊,可網路搜尋奧秘海洋部落格,有全文瀏覽,亦可上博客來等網路書店訂購。參考資訊https://oceanomics.blogspot.com/p/2023_2.html?m=1
來賓: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科教組助理研究員- 吳曜如
二.《聽海洋說故事》單元:
主題: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與鯨豚保育
約莫16世紀,捕鯨在世界各地已經是普遍發生的事情。當時捕鯨還是以人力為主,各類資源取得不易,捕獲一隻鯨魚不僅是提供食物來源,巨大的骨骼也可以用來搭建屋舍,皮下厚厚的鯨脂煉成油可以當點燈的燃料、製成蠟燭照亮黑暗,也因此在世界各地多少都可以看到崇敬鯨類的信仰與文化。
不過,隨著世界的局勢快速地趨向工業化發展,鯨油也成了機械運作的潤滑劑與燃料,人們對於鯨類的需求也就更大了,也因為工業革命帶來的進步解決了過往捕鯨遭遇的難題,接踵而來的便是更大規模且快速的捕殺。
當時在捕鯨人口中被稱為「正確的鯨」正是英文名為Right Whale的露脊鯨,由於牠們的活動區域離岸不遠, 游速慢容易追捕,且鯨脂豐厚,射殺後會漂浮於海面,有利於捕鯨人處理,便可換來很大的財富。而其牠大型鯨類一來游速快,二來射殺後會下沉,都會增加捕鯨的難度與成本;但隨著工業發展出蒸氣機增加捕鯨船航行的速度,運用火藥發射出威力更強的捕鯨砲,以及原本射殺後會下沉的鯨魚,在有了空氣壓縮機之後只要快速的往鯨豚體內注入空氣,要讓鯨魚浮在海面都不是問題,大幅增加捕鯨的效率,也為世界的工業與經濟創造了一段輝煌的時期。
2007年夏天,黑潮展開了一項「飛旋海豚的一天」調查計畫,藉由系統性觀察和行為紀錄,以全天包船跟隨且不干擾動物的情況下,初步瞭解花蓮近海飛旋海豚(Stenella longirostris)的分佈與行為生態;同時搭配本年度本會在花蓮賞鯨船上進行的短程記錄、觀察賞鯨船的行為及其與海豚的互動,瞭解在牠們在花蓮海近海的時間與空間分佈特性,並進行系統性之海上觀察和行為紀錄,初步瞭解飛旋海豚的行為、生態與人類活動對牠們的生活是否有影響。
來賓: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林東良
三.《為海洋讀一首詩》單元
〈廢田.冷海.曠野中的白矢〉 鄭琬融
2023年林榮三文學獎.新詩組二獎
1
.
吐沙的黃昏使人怔冷
那裡曾有生活的溫舌,整片踏滿水鳥的溼地
農田廢耕,收購,一甲子彎腰的日子
消失在一紙移轉的地契。
白紙黑字的條文,記錄了什麼?
「不是不想留下來」,佝僂的身影比曾經結滿穗的稻穀要彎
「鹽分太厚、海風太刺,稻子難活。」
細數理由,老人沒說的留在拉長的影子底,流回荒廢的水圳
他專心簽字,慢慢簽,汗滑過他的手指間,筆桿
愈來愈黏,突然湧上的記憶
或許這是最後一次他的名字與這塊地有所關連
一輛卡車運來幾個人、幾台機械
揚起一片塵土。在一棵樹面前,遮住小徑,他過往回家的路上
.
2
.
「那風機一直轉一直轉,
整個鎮上只剩下糨糊似的語言。」
留守者,不停仰頭
在她眼中是白骨。在他人眼中,是收割海風的使者、曠野中的白矢。
「為什麼這麼近?」
黑狗狂吠,一百公外的巨大風扇,蜂群聲、嚅囁聲、尖嘯聲
無時無刻混入脫臼的景致
她撿拾底下的鳥屍、蝙蝠的翅膀
試圖解釋她夜不成眠,但這些稱不上證據
上面這麼說(哪裡的上面?她沒問出口。總之每一種位階都比她高)
命運的新刺在垂老的防風林中突破
廣大的海口,整片鬼魂似的白骨,齊聲絞碎一種意志
沙風愈積愈多,卡進蕾絲被、燒水壺、沙發上老女人的腳趾間
.
3
.
白矢亦落在海上,成群低鳴。船長繞開這些三芒星
危險、高樓般壓迫、象徵著驅離。插下風機的位置再也不屬於
討海者,在一場看不見的交易,吞下結論
「別回頭。」白燈熾熱,陰影切開撒網的手。
恐懼不來自黑暗,而是失去
空有引擎而無法進入的海域,已然是記憶的墳場
這是變革還是騙局?「不是買更大的船出海,就是改一改去巡邏風機……」
巡邏這些巨大的白骨──
選擇成為兩條筆直的黑線,窄小、朦朧
同行已有人出售他們的網子。最後一次出航,浮球一個個漂散海外,
無心回收。殘餘的暖意逐漸涼去。
往後還能如何穿行這片海域?
這養出他二十年一身的風骨
.
4
.
夏日,溫暖的颶風,扭斷風機頭骨總毫不費力
巨大的停止,在維修人員的指尖
「是什麼樣的轉動讓透明成為電流?
而我碰觸的又是什麼樣的中心?」
遠處發光的燈火,星沙一樣微弱、誘人
很難想像這與之有某種連結
乳色的,暈眩的,瞠目結舌的真實
藤一樣地勒緊。損壞處,年復一年更加嚴重
他並不懷疑它的存在,而是位置。
被塑造得如此神聖,如此地聖潔
節目播出即時線上收聽:傾聽海洋即時線上收聽
播出後線上重聽:傾聽海洋播出後線上重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