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海洋10/24節目介紹:
一.《閱讀海洋科普書》單元:
主題: 2024臺灣科學館- 海生館主題活動
2024年臺灣科學節即將登場!「臺灣科學節」是教育部自2020年開始推動的活動,目的是希望藉由寓教於樂的活動,讓科學能成為民眾日常的一部分。每年隸屬於教育部的5大科學博物館便會推出一系列精采的活動內容,透過遊戲、展覽、市集等方式啟發全民對科學探索的好奇與想像。呼應今年「相信科學,邁向永續」的主題,海生館也設計了一系列精彩活動,除了邀請民眾走進海生館認識海洋生物科學外,海生館也走出館外,加強與恆春半島居民的在地連結。並希望透過這一系列的活動,讓人們能更積極參與至海洋保育工作中,一同為永續環境的目標加油!
落山風海洋戲院與線上海洋影展
永續生活,從日常開始。作為海生館臺灣科學節系列活動的開場,海生館選擇以人人喜愛的「電影」為媒介,開啟人們對永續生活與海洋生物科學的想像。即使現今串流媒體興盛,但眾人齊聚電影院,全情投入於大螢幕中,同步感受劇中人的喜怒哀樂,並隨著周遭觀眾一同情緒流動的觀影體驗,仍是家中的沙發與電視機所無可替代的。
因此在這次活動中,海生館特別將臺灣特有的「廟口蚊子戲院」概念融入企劃,在恆春舊製索工廠「鈕扣倉庫」裡搭起限時兩晚的「落山風海洋戲院」,播放海洋主題相關的電影。映後,海生館也會邀請專家進行座談,向大家解釋電影裡的科學知識,並分享如何在生活中做出永續選擇。活動中還將提供爆米花,邀請大家一起踏入戲院,享受難得的電影之夜,復刻舊時光的浪漫。
無法到場的民眾也別擔心,海生館將與臺灣大哥大MyVideo平台合作設立「海洋影片專區」,透過精選的海洋主題片單,帶領觀眾從不同的議題與視角認識海洋,將海洋保育概念潛移默化至生活當中,並產生對於環境永續的覺知,進而引導出對應的行動。海生館也與MyVideo合作活動,民眾將有機會得到免費觀影序號與海生館限量紀念品,更多詳情請關注海生館官網!
**2024「臺灣科學節」海生館官網連結: 2024臺灣科學節海生館活動官網
**2024「臺灣科學節」官網連結: 2024臺灣科學節官網
來賓:
海洋生物博物館科教組助理研究員- 吳曜如
二.《聽海洋說故事》單元:
主題: 十三行考古遺址近代漢人文化漁村
觀音山是大屯火山群最西北邊的火山,最高峰616公尺,是因菲律賓板塊隱沒於歐亞大陸板塊下方所引起的火山作用。觀音山的噴發時間大約從60萬年前開始,直到20萬前年才停止,期間共有三期的火山噴發。火山口西壁呈馬蹄狀之半圓形凹陷,而在淡水河一側的東壁,已因劇烈爆破或坍陷崩落,毀了火山錐體。淡水河發源於大霸尖山,源頭高達2,000多公尺,稱為玉峰溪,流至石門水庫以下,便出了高山峻嶺,在大溪之後改稱大漢溪,在板橋、萬華會合新店溪,流至關渡會合基隆河,最後在淡水出海,全長100公里。八里與淡水間之渡船,可謂全台歷史最古老之民渡,遠在清康熙36年 (1677年) 郁永河「裨海記遊」一書即戴言此地設有渡口,原住民以獨木鏤成「莽葛」(即後來的艋舺),往返兩岸間。今八里渡船頭也因地當往滬尾渡口而漸與盛,得名渡船頭莊,以乾隆、嘉慶年間最為繁興,除兩岸對渡,大陸船隻也來停泊而盛極一時。道光以降,渡口淤淺乃漸袞微。
北岸淡水之渡頭在同治年間也有「滬尾溪渡」之民渡,除滬尾及八里坌之對渡外,也兼台北內港渡船之用。
清末,淡水開港及至日治時代八里設庄為淡水郡所轄,兩岸莊民往返頻繁。由河口算來有挖仔尾到油車口、挖仔尾至滬尾街、八里渡船頭到滬尾街、竹圍至蛇仔形 (龍形)、獅仔頭至關渡等航線。除了舢板,日治時代也有船外機為動力的渡船加入航運,如挖仔尾到滬尾街的航,每日有三十八個航次之多。
戰後,八里鄉公所設有兩處公渡,一為八里渡船頭至淡水水產碼頭(即今日渡船頭),一為龍形至竹圍許厝。直到民國62年才改為民營。民國71年10月關渡大橋 通車後,竹圍與龍形的航線則停駛,而淡水和八里兩渡船頭的航線卻因觀光用途至今仍忙碌的往返兩岸間。
而後,因為天災人禍頻傳,加上港口淤塞,八里在商業上的重要性,已不若往昔,然則,三條主要的渡船路線(八里-淡水、龍形-竹圍、獅子頭-關渡),仍是民眾往來的管道,直到關渡大橋通車後,渡船才漸趨沒落。
來賓:
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研究中心博士級研究人員- 鄭玠甫
三.《為海洋讀一首詩》單元
〈在北海〉 林禹瑄
《海之宅:我為馬祖寫一首詩》
遠景出版
漲潮的時候我們離開
這裡,冷冷淹沒的光線
離開溼皺的岩壁,岩壁上
安靜生鏽的爬蟲、摺痕
以及記憶,離開所有回音
受困水中
如一艘失槳的船——
我們沒人帶槳,離開這裡
感到有所遺棄,一座巨大的洞穴
緩緩下沉、下沉,秘密
而顯得完整
我們離開這裡,沒有擦肩
沒有錯過
數算潮汐漲落,設想
這樣的一生:如何窮盡日夜
鑿一個地道,如何謀劃一場戰事
成為遊客過境的樂園
如何宣告自己
徹底成為廢棄的人
在暗裡,尋找一個出口
通往最果決的懸崖
尋找所有未及引燃的火藥
都有受潮的面孔
相信躲藏是為了離開
相信持續挖掘
就能免於空洞
我們離開,穿著磨破的鞋子
感到嶄新、紮實彷彿
水面下有聲篤篤
時間還在最深的地底
鑿一個洞
節目播出即時線上收聽:傾聽海洋即時線上收聽
播出後線上重聽:傾聽海洋播出後線上重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