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海洋1226節目介紹:
一.《閱讀海洋科普書》單元:
主題: 拯救地球暖化新藍海
提到能有效減少二氧化碳的生物時,一般人最先想到的是陸上綠色植物,但其實地球上的「固碳大將」另有其人,紅樹林、沼澤濕地、海草地等沿海生態系統在占地僅有陸地森林覆蓋面積的 2-6%,固碳的效率卻比一般綠植來得高,也在環境保護的任務中擔任重要角色,除了能夠防止海平面上升、避免海岸線侵蝕及調節沿海海水水質外,這些沿海生態系是透過光合作用或鈣化作用,減少大氣及海洋中二氧化碳含量,並將碳固存在體內。每公頃的紅樹林生態系能夠儲存 1,030 公噸的二氧化碳,一公頃的沼澤也能儲存高達 920 公噸的二氧化碳,固碳效果驚人。相反地,如果這些「藍碳」退化或受到破壞,原本儲存在生態系之中的碳就會轉變為二氧化碳重回大氣中,對地球的氣候帶來負面影響。不幸的是,過去幾年間,紅樹林地從地球上消失的速度是熱帶雨林的 5-10 倍,而這些消失的紅樹林地,大多被開發成為沿海養殖區,或是轉為農業用地。
藍碳潛力有多大?去年底衛報報導引用澳洲研究指出,沿岸生態系統佔全球面積的2%,但每年每單位面積固碳效速率比北方、溫帶或熱帶森林高10倍。壞消息則是,沿海藍碳的生態系統正在快速消失,另一篇研究指出,沿海過度利用、人口增加、淤積、海平面上升等因素下,每年約1.5至10.2億噸固存海洋的藍碳被釋放回大氣,降低了海洋固碳的成效。為減少沿海生態系遭破壞,近年來國際與當地組織協力在肯亞、印度、越南、馬達加斯加等地發展藍碳認證、建立碳交易市場,以藍碳交易換取資金,協助鄰近社區居民改善生活,並維護沿海生態系。
氣候變遷下森林的儲碳功能受到矚目,成為主要的碳匯。近十幾年來科學家開始注意到,海洋固碳的功能不輸森林,這些深藏於紅樹林、海草床、鹽沼裡的碳,被稱作「藍碳」。台灣擁有681公頃的紅樹林、5000公頃的海草床,將是發展藍碳的重要資產,卻缺乏相關研究、認證與碳權交易機制。曾發表國內紅樹林儲碳研究的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幸助呼籲政府重視藍碳交易,讓藍碳納入台灣的減碳成績,或進行碳權交易換取保育生態的資金,達成雙贏。
藍碳對緩解氣候變化所起的積極作用,其急劇減少甚至消失給人類社會發展造成了極大的威脅,不僅會對生物多樣性和海岸帶生態系統保護造成影響,也意味著我們正逐漸失去一種非常重要的天然碳匯,削弱了生物圈從大氣中去除二氧化碳的能力,因此我們極須保護和恢復海洋的藍色碳匯,以此來緩解氣候變化、提高生產力、保護糧食安全、促進人類健康、創造就業機會和商業機遇,藍碳保護的投資回報率是相當可觀的,潛在利益將遠大於投入成本,是一項雙贏的舉措,理應得到全球協議和碳交易系統的充分重視。
來賓:
國立中興大學生蜜科學系終身特聘教授- 林幸助
二.《聽海洋說故事》單元:
主題: 海派漁村- 粉鳥林
宜蘭粉鳥林漁港位於蘇澳東澳灣的最南端,地理位置相對隱密,原本是個很少人知道的漁港,不過因為有著超夢幻的美景而逐漸被人們注意到,成為一個熱門景點,一整片蔚藍的海灣與海面上佇立的礁石,被譽為是台版的下龍灣。粉鳥林漁港名字的由來是因為早期港口有許多野生鴿子棲息,時不時都能見到成群的鴿子在這戲水與覓食,所以取鴿子的台語發音「粉鳥」來為此命名,不過隨著人潮湧入,鴿子的蹤跡比以前少了許多,也希望來的人不要破壞這樣美麗的環境。
長度近10公里的東澳灣,是個完美的半月海灣,有黃色的礫石海灘,海岸南端是粉鳥林海岸和粉鳥港,港口更南邊有造形如龜浮於碧海的海岬,而這個海岬正是教人神往的烏石鼻,隔著海岬再南方是南澳灣。
這個海岬是古老的片岩,經年累月,在強大的海水沖刷下,造就了粉鳥林如夢似幻的的神祕海灣。關於粉鳥林地名由來,有一說是清光緒年間宜蘭的知縣所棄養的鴿子,比較可靠說法是這裡棲息了許多野鴿子綠鳩,台語就以粉鳥稱這個海岸。我們並沒有看到粉鳥,反倒是不少燕鷗的蹤影。
粉鳥林是個討喜的漁村,進漁村前的一塊大石上,社區擺放了一藍、一紅的野鴿子造型裝置藝術,石頭上刻著「歡光臨粉鳥林」,路的另一側是一個旗魚造型的地標,上頭寫著「祝君滿載粉鳥港」。港內有半點角腥味,更聞不到船舶的柴油味,港內停靠十多艘漁船,是個很空曠的港口。這個看似人煙稀少的漁港,其實是宜蘭重要漁場,近岸常有俗稱豆腐鯊的鯨鯊,是全台最大的鯨鯊捕撈漁場。
來賓:
東吳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鄭瑩憶
三.《為海洋讀一首詩》單元
〈海的字的湧〉 阿萌、蔡宛璇
《我想欲踮海內面醒過來:子與母最初的詩》
小寫出版
海的
字的
湧
紙上
天地
字的魂魄
相疊
浮沈
看顧一句話:
我
想欲
踮海內面
醒過來
我想欲踮
海內面醒
過來
講的彼一个
細細漢人
猶閣毋捌
漢字的相思
節目播出即時線上收聽:傾聽海洋即時線上收聽
播出後線上重聽:傾聽海洋播出後線上重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