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海洋01/23節目介紹:
一.《閱讀海洋科普書》單元:
主題: 螃蟹的熱愛與研究
位於北關休閒農場內的北關螃蟹博物館,由李冠興創辦。北關休閒農場由其父李天來在1978年購下土地開墾,1992年成立觀光果園種植柳丁,開放採摘與提供餐飲服務,1993年轉型休閒農場。1993年少東李冠興退伍返家,需經常跑漁港採辦漁貨,偶然機會,在漁港看到一群專門研究螃蟹的學者,也了解宜蘭梗枋與大溪漁港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螃蟹研究與採集地。為不枉費家鄉珍貴資源,決定建造一個螃蟹博物館。由漁港撿回的螃蟹,為了做成螃蟹標本,到處詢問專家學者,由於螃蟹的肉被外骨骼包覆在內,且甲殼易褪色,接觸空氣又會氧化,將死蟹做成標本,不僅要結合醫學、化妝品學與金屬鍍膜技術,更要克服各種意想不到的問題。致力研究下,完成一隻隻栩栩如生的螃蟹標本,設置於館內2樓展區。克服標本製作後,李冠興開始挑戰螃蟹活體養殖,也投入螃蟹生態、生活史的研究。他勤於觀察與野外採集,蒐集研究報告與資訊,成功養殖深海螃蟹。在館內3樓的水族區,小小的水族箱裡,營造出螃蟹的原生環境。以標本區、水族區為展示基礎,全台第一座的螃蟹館在1999年正式成立。
畢業於光武工專電子工程科的李冠興,除了負責螃蟹館日常營運外,1999-2006年間,深入了解螃蟹收集文獻研究;為了經營休閒農場,以第2名考進世新大學觀光研究所,然而,觀光所讀到碩一,為了螃蟹事業的長遠發展,在2003年以榜首之姿考進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研究所。
李前館長表示,未來將有博物館調整與搬遷場域之規劃,打造不只是螃蟹館的水晶宮計畫,以水產養殖為主要營收。以螃蟹博物館作為品牌形象,設計完整的生態循環,利用現代科技,提煉甲殼素、膠原蛋白,讓一、二級的生產與加工產業,成為平日主要的收入來源。而博物館、民宿餐廳,以及毛蟹繁殖、特殊藻類、特殊蛋白檢驗劑製造等,將是他活用知識,使研究成果結合生態、生活與生產的成果展現。這一切的構想與規劃,既是個人的目標,也是未來博物館的經營策略。
來賓:
前北關螃蟹館館長- 李冠興
二.《聽海洋說故事》單元:
主題: 鵝鑾鼻燈塔的誕生
西元1881年興建的鵝鑾鼻燈塔,位於屏東縣鵝鑾鼻岬角,塔身為白色鐵造圓塔,是臺灣本島最南的燈塔。燈樓面向西南方,背山臨海,並構築成砲壘形式,圍牆有射擊的槍眼,四周並築壕溝,使得鵝鑾鼻燈塔成為全國獨一無二的武裝燈塔。民國51年(西元1962年)改建時,換上國內光力最強的旋轉透鏡電燈,使得鵝鑾鼻燈塔不僅是國內光程最遠的燈塔,還享有「東亞之光」的美譽。目前成為墾丁國家公園觀光勝地之一環,其地左瀕太平洋,面對巴士海峽,與菲律賓呂宋島遙遙相對,波濤帆影,天水一色,自然景色,令人心曠神怡,早經列為臺灣八景之一。於民國81(西元1992年)年起開放給民眾參觀。
來賓:
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博士- 吳宇凡
喆閎人工作室創辦人暨執行長- 楊善堯
三.《為海洋讀一首詩》單元
〈盲抽所到的地方〉(摘錄) 廖瞇
2024.11.21 自由副刊
她是盲抽來到這裡。
那天,她不想起床。她不想起床好多天了,但她知道只要起來,就會好。她感覺著身體被地心吸住,有一股力。但她還是起來了。與被吸住的力相同,起來也是一股力,一股還潛藏在身體裡的力。雖然很小,可還是有。她感謝自己還有。
滑開臉書,出現的第一則是W的神祕旅行。W讓參與者盲抽台東山海的路徑,抽到哪個站就往哪裡去。讀著W的神祕旅行,當下決定,她也要為自己盲抽,但不是台東的山海。這是一個有捷運與輕軌的城市,她盲抽線路與站號,抽中紅21。
她感到一股驅力,臉也沒洗牙也沒刷就開始做籤,她得趁著這股驅力,讓自己往前。抽到籤後也不知道那是哪裡,收拾了包包就往那裡去。原來是個公園,一個很大的公園,有個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藏在裡面。
好奇妙,這裡不是國家公園啊。
她走進去,慢慢晃慢慢逛,館舍介紹的是澎湖南方四島。她想著,自己還沒有去過台灣任何一個離島,是不是該去呢?突然想起信隔天要進澎湖,是不是一個sign?人在路口不知該往何處時,所聽所見都會變成sign,可要不要跟著走呢?最後決定的還是自己。
她處在高低差的起伏中,頻率之頻繁令她心累。她希望自己平平的。她又想,這想出走驅動是不是一種逃避?回來後會不會仍舊在令她不安的起伏中?她想去,卻又怕,不是怕目的地,是怕自己。
她想起W說,不要怕自己。她跟自己說,不要怕自己。
隔天,她人就在澎湖了。
●
信要和阿否一行人划獨木舟,往北海。行前他們拿出海圖,她看不懂。黃黃綠綠藍藍白白,不規則的圈圈,上頭標記著數字。圖好美,但她無法解讀那些訊息。後來知道黃色是陸地,綠色是潮間帶,藍色是海,白色是更深的海,圈圈是等深線。她看著海圖,訝異潮間帶好廣,有些甚至比陸地廣。
他們說起航線,從中屯划往大倉,再往姑婆,往目斗,然後向南往吉貝,往澎澎灘,最後回到中屯。航行得順流,得知道潮汐時間,何時滿潮,何時乾潮。特別是遇到橋,潮汐時間會比預估的延後,得算好時間,跟著潮順流划出去,「過了這個時間,等於跟流對著幹,再怎麼努力也划不出去。」
她聽得入迷,也為自己的一無所知感到開心。她什麼都不知道就來了。她直到踏入基地,才知道他們要划獨木舟,她想起自己行前還狀況外地問能不能跟,真是外行得可笑,但也因此感受到他們無條件的接納。她不會划船,無法一起航行,「那你搭交通船來好了,跟我們去大倉挖淡菜。」「帳篷睡袋帶著,在島上等我們。」
上午十一點的船班,十五分鐘就到了。而他們下午一點出航,下午四點才到。後來信說,他們途中去了無人島,吃仙人掌。那時她才知道,小島是大船去不到的地方,只能划獨木舟輕輕靠近,安安靜靜地接近。
等待的時候她在海灘旁的篷架下,躺在長椅上,聽著海浪。那天沒有遊客,時間很慢,像是靜止。
她在這段被切割出來的時間中,感到心安。醒來後她在村落走著。大太陽像是白色。她遇見兩隻虎斑貓,一隻羊,一整面一整面的咕咾石,蔓草從廢棄的屋舍竄出。
村裡有家雜貨店,她跟阿嬤買了一罐青草茶,再走去海灘,想著他們會從哪個方向划船出現。
節目播出即時線上收聽:傾聽海洋即時線上收聽
播出後線上重聽:傾聽海洋播出後線上重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