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傾聽海洋

關於愛海者.船槳,獨木舟與海洋之間的美好故事-獨木舟運動

2025/04/10
邀訪來賓:鄒明軒 臺灣河溪網協會執行長 / 費莉莉 臺灣獨木舟推廣協會理事.教練.領隊 / 譚洋 詩人
單元介紹

傾聽海洋04/10節目介紹:

一.《閱讀海洋科普書》單元:


主題: 水患治理與營造生態防洪親水的水環境

 

在國際上,淡水生物多樣性正被重視。可惜在台灣,關於河溪保護的法規不足。而在大眾觀念中,普遍認同水質保護,卻尚未意識到保護整體河溪生態健康的重要性。而傳統河溪治理模式,為了防災,採用築堤束縮河道,往往降低生物多樣性,減損河川生態及社會功能,面對河溪治理,是不是還有其他可能性呢?

承洪韌性指的是人類社會面對淹水的韌性,是一個連續光譜,從耐淹力(淹水不致災、不影響社會經濟活動的能力)到災後恢復力(若淹水嚴重妨礙社會經濟活動且造成嚴重損失,能夠迅速恢復社會經濟運作的能力)。

而要培養社會面對淹水的韌性得先從轉變我們思維開始。淹水、水患及水災等常被混為一談的觀念,淹水指一地大部分時候沒有水,被水覆蓋的現象;水患指的是淹水發生在人類活動區域,造成安全隱患;水災則是淹水嚴重干擾經濟社會活動,造成生命財產損失。因此,淹水不等於水災;在面對水患只要因應得宜,不一定會發展成水災。

在實務上如何提升承洪韌性呢?
在人類聚落可增加開放空間透水及滯洪能力、打造耐淹建築與公共設施、發展兩棲交通系統及耐淹展業等方式來提升聚落耐淹力;在河溪可應用自然解方,避免破壞性的工程手段,恢復河川生態與社會功能,以達到生態與防災雙贏。

 

來賓:

臺灣河溪網協會執行長- 鄒明軒

 

 

二.《聽海洋說故事》單元: 


主題: 愛海者.船槳,獨木舟與海洋之間的事-獨木舟運動

 

獨木舟(英語:Dugout Canoe),是一種用單根樹幹挖成的划艇,需要藉助槳驅動。獨木舟的優點在於由一根樹幹製成,製作簡單,不易有漏水,散架的風險。它可以說是人類最為古老的水域交膯工具之一(另一種是筏子)。

原始的獨木舟幾乎在全世界一定是用來劃一種中間掏空的獨木舟的。在荷蘭發現了一隻這樣的獨木舟,其年代約為公元前6300年。在英國發現的一隻獨木舟,長達16米,寬1.5米。埃及,印度等地都發現過考古證據。至今非洲及美洲原住民的一些部落仍按照古法製作獨木舟。

台灣 的獨木舟運動發展史, 可說是經營得披荊斬棘非常艱苦, 1990年代以前都是國人自己出國帶回一兩艘就在湖裏溪裏划起船來, 又因為運輸不易, 進口又有政府認定及材積問題, 所以不但船少, 相關週邊器材更少, 技術停頓, 活動區域未開發, 相對人口更是少得可憐, 粗估1990年以前含自製玻纖舟, 台灣獨木舟活動數量應不會超過50台(輕艇及充氣舟除外.註1.)1990 - 2000年後開始陸續有幾家貿易商進口了一些正式的獨木舟, 並且有老外開始正式開班授課, 但人數增長速度仍是非常可憐, 因為語言因素及國人恐水及冬天不下水的習性, 都是問題, 且都集中台北. 1997及1998兩次東管處破天荒由台東輕艇協會主辦獨木舟橫渡綠島活動, 堪稱台灣獨木舟活動創舉. 接下來國外Discovery來台辦理Mini-eco challenge , 這才讓國人發現原來獨木舟在越野挑戰賽中的地位. 總括來說, 這時在公元2000年台灣的獨木舟活動數量粗估應不會超過200台(輕艇.敞艙舟及充氣舟除外.註2), 幾乎所有進口商都傷痕累累.2000 年後政府陸續在水域上放寬, 一些沿海海域只要經過申請都可出海, 但湖泊水庫區仍是常常被趕甚至威脅要處罰, 搞得玩家心情頓失, 激流倒是因處深山中難以到達故較無人囉嗦, 估計這時的獨木舟進口商大大小小應不會超過10家, 年進口銷售量每家應也不會超過50台, 但這時的玩家(大部份都能英語交流)的獨木舟技術已大大提升, 不但進行下激流冒險 活動到海洋越野, 並進而發展花式獨木舟運動, 更有玩家與國外獨木舟玩家交流友誼與技術. 

更多獨木舟玩家與海洋之間的故事.請聽本集內容。

 

來賓:

臺灣獨木舟推廣協會理事.教練.領隊- 費莉莉

 

 三.《為海洋讀一首詩》單元

 

〈如果你能走〉    喜菡

《港埔遺落的鹹味:紅毛港新詩集》

 

一個村

被吊掛在高雄邊陲

晃啊晃的

晃了五十年

 

外面的人告訴你們

你們有座天堂在村的外面

於是,你們

擊響整座海

擊響一生的幸福等待

 

以為荷蘭人認得

以為亞太營運中心認得

以為來來去去的官員認得

 

汕頭路三公里

住滿希望與失望

被幽囚的臉

面對被幽囚的臉

在遷村不遷村的縫隙穿進穿出

不習慣破落

也習慣破落

 

穿堂風穿過了

歲月穿過了

如果,

你也穿過了?

會不會回頭?

 

 

節目播出即時線上收聽:傾聽海洋即時線上收聽
播出後線上重聽:傾聽海洋播出後線上重聽

留言回應
其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