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思聲活。有意思

問路新南向 多元適性教育的華仁中學

2023/02/24
邀訪來賓:蘇文忠 華仁中學校長 / 葉铭恩 華仁中學學生 / 潘德福 華仁中學署理校長 / 林汶良 華仁中學留台教師 / 陳靜茹 華仁中學學生
單元介紹

華仁中學創立於1940年,當初名為華僑中學,1963年更名為華仁中學。校訓是禮義廉恥,台灣聽眾絕對不陌生。

教育理念是”進步再進步,學靜兼學動,成人又成材,有為且有容”,這是一所在伏龍山腳下,依著山勢而建的美麗生態校園,也因為學靜兼學動,所以發展出多元適性的教學風格。

和台灣一樣,華中重視閱讀教育推廣,他們執行策略如何?一起與談的是華中高二理勤班同學陳靜茹,他甫在上週三(15日)的發表會中有傑出表現。

▉請您介紹每週二、四、五晨光閱讀時間?你們讀完後會有心得或摘要整理嗎?

▉導師如何陪你們閱讀?老師會關切你們的閱讀內容嗎?會鼓勵你們發表閱讀心得嗎?發表心得時,如何克服緊張?

▉據說校長也率領行政老師們組成讀書會、身先士卒?同學們怎麼看?15日閱讀分享會如何進行?

(報導1:蘇校長談特色與校務重點)

凱昕所在地點是中鏡樓圖書館,一座清水模建築,大片落地窗時刻捕捉豐富的光影,中鏡樓命名源自數學老師江中鏡而來,在他課堂上、學生從不打瞌睡,圖書館結合文宣部,在華中行政體系中稱為”資源中心”展現面向未來的企圖。同學們自發籌組圖書館學會並出任理事,也看出學校願意放手讓學生成長的用心,跟我們與談的是葉銘恩同學。

▉2022/11-12與2023/01-02學生(賴宏亮、葉銘恩、陳家奡〈傲-矯健〉、黃煦恩、蔡敏恩)自辦中外推理小說閱讀推廣。請介紹特展內容?

▉如何佈置”遊戰”?是動態的”遊戲戰場”嗎?

▉你們設置信箱! 如何自同學處獲得回饋?哪個回饋讓你印象深刻?

▉據說還有獎勵制度?

▉圖書館學會的工作項目是?

(報導2:每位師生一句介紹華中)

大馬華人保留傳統「舞獅采青鬧元宵」、期許四季生財,在峇株延續30餘年,成為本地人興學行善的模式,跟我們與談的是華中署理校長潘德福。

▉獅團采青,如何進行?

▉獅團由師生組成嗎?如何訓練?舞獅結合文化藝術與武術,有跟課程結合嗎?外地獅團也會協助嗎?

▉工作人員就是董事們?工作內容是?

▉華中60餘位老師如何支援?

▉每年募得多少款項?如何運用?

(報導3:董事蘇立興、陳斯理、潘德福、關振順參加采青助學的難忘故事)

募款一定要有效管理才可發揮效用。華中成立清寒子弟助學金委員會,與談的是關振順老師。

▉以前是”貸學金”看字義、應該是學生未來要償還,現在是”助學金”,為何會有此轉變?

▉清寒子弟助學金委員會如何組成?如何評估學生的清寒狀況?

▉資金來源?捐贈1萬馬幣以上的贊助者禮遇?助學金如何管理?

▉有無受助同學成功翻轉人生的故事?

(報導4:林汶良(成功大學數學系)、方智恬(國立師範大學生科系:科學科教師)陳永文(國立師範大學音樂系:音樂科主任)、鄭孝庭(東華大學歷史系:文史館教師)介紹留台的經驗)

華中有許多留學台灣後返鄉任教的教師,今天與談的是成大數學系畢業的數學老師林汶良。

▉留台經驗如何影響你們的生涯?目前在華中的留台教師大約幾人?

▉比較大馬、台灣的教育現場,有不同嗎?當初到台灣留學、讓你不適應的地方是?

▉台灣留學經驗會幫助你的教學工作嗎?會持續從台灣獲得教學資源或支援嗎?

▉希望台灣的大學師長如何照顧華中或是大馬學子?

因為學靜兼學動,所以發展出多元適性的教學風格

因為學靜兼學動,所以發展出多元適性的教學風格

留言回應
其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