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大職人時代

傳統匠師職人專訪- 日式大木匠

2024/06/21
邀訪來賓:吳嘉祥 漢式瓦作日式瓦作匠師
單元介紹

­大職人時代節目06月21日節目內容:

 

主題: 傳統匠師職人專訪- 木作匠師 (下)

 

依據文資局今年統計,現有符合古蹟修復資格的傳統匠師共914人,年齡在65歲以下的人佔51.32%,經調查後,又可知65歲以下、實際從事古蹟修復工作且具傳統匠師資格的匠師,只有299人。

 

現存臺灣大木作技術可分為傳統漢式大木作、日式大木作及原住民木構造三類。大木作係以撐起屋頂之功能為定義,包括柱樑構造及承重牆作法。 傳統漢式大木作源於清領時期漢人先民渡海來臺之原鄉營建技術,包括傳統廟宇、宗祠、農村民厝等;傳統漢式大木作分為疊斗式架棟及穿鬪式架扇二種柱樑構造,此種木構架係為片狀柱樑構架組合,穿鬬式構架為民間屋厝正廳的主要構造系統,疊斗式構架則為寺廟明間經常使用的構造方式,但此兩種屋架系統亦見於混合使用。穿鬬式構架偶使用於三開間寺廟小港間壁面及廂房部分,而疊斗式構架作法則見於一般民間大厝的軒廊、前巷路或家廟正廳,疊斗式局部經常混合使用穿鬬式作法。 傳統建築營建設計內容包括建築格局規劃、柱樑構架設計、簡易繪圖算料、落篙及柱樑構架設計等。格局規劃尚需關注傳統營建禁忌,柱樑構架木料構件,則皆以榫卯方式交接,現場放樣及校對尺寸並需使用丈篙比對,各步驟環環相扣。 臺灣日式大木作則始於日治時期,以小屋組總稱日式屋架,常見於數量龐大之日式木造宿舍、及官署、學校、商業建築等。小屋組一般以和小屋、洋小屋分類。和小屋為日本傳統屋頂的構法,多使用原木,構造上是在水平小屋樑大料上豎立高低漸變的束木短柱形成屋坡的斜度,屋架並無斜撐桿件;洋小屋也稱西式屋架,受西方建築技術影響,以規格化木料組成桁架構造,一般住宅採用正同柱屋架(King Post) 為主,而副同柱屋架(Queen Post) 通常使用在跨度約10m 以上的木造禮堂建築。在構造上是以屋面板、桁條、人字大料、正同柱、腰肢斜角撐、吊鞍(部分案例以鋼棒條代替)及水平大料等桿件組成,部分桿件結點並有鐵件加強連接;而鄰接屋架之間除了設置剪刀撐以外,通常會在正同柱下端兩側配置水平夾撐,加強整體屋架的穩定。日式大木作屋架通常應用於木造、磚造及鋼筋混凝土造等構造。 原住民崇尚材料自然樣貌,通常採用竹子、木條構築,屋架固定除了使用木釘外,亦善用藤條來綑綁固定。大木構築常見於主屋、工作房、望樓、集會所、涼台等。

傳統匠師的養成請不要錯過本集節目內容。

 

 

來賓:

日式大木作,漢式大木作匠師- 吳嘉祥

 

 節目播出即時線上收聽:大職人時代節目播出即時收聽

→播出後線上重聽:大職人時代節目播出後線上重聽

節目播出後線上保留60天。

IMG_1261.jpeg

IMG_1261.jpeg

留言回應
其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