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古中作樂

空襲

2024/11/08
邀訪來賓:馮邦彥 新北市新埔國中老師
單元介紹

2021年5月,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戰火不斷,雙方互相發射飛彈,造成建築物倒塌、人民死傷慘重。反觀臺灣,似乎是一個繁榮又和平的島國,但你們知道臺灣的總統府曾經遭受砲彈轟炸嗎?它在1945年遭受攻擊,導致正面結構毀損,而且大火延燒了好幾天。此外,臺灣也還有其他建築曾遭受過砲火攻擊,像是國立臺灣大學的一些建築上都還留有當年彈孔的痕跡。這一切都在提醒著我們,臺灣曾經經歷過一段戰爭歲月。那在戰爭之下的人們,又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當時政府會向人民勸募國防獻金,也會動員男性出征或是參與防衛團,女性則是參與後勤性質的婦人會,縫製前線戰士的慰問品等。當時,也面臨物資短缺與物價高漲的情形,像是臺南仕紳吳新榮原本預計要擴建新居,但因為地價高漲、物料缺乏而停止。除此之外,躲空襲更是當時人們普遍的戰爭記憶,不少長者們就有提到他們的空襲經歷,以下摘錄幾則口述歷史的記錄,讓大家感受一下時代氛圍。

 

其中一則說到:「躲空襲時我已經九歲,一聽到空襲警報就跟著大人一直跑,防空壕只能躲過飛機的掃射,不能躲炸彈的轟炸。有一次我的一個表弟在空襲中被倒下的土角厝活埋,我和親戚們在轟炸機離去後就衝上前去拼命挖著土要救他,正當我撥掉表弟嘴巴上的土的那一刻,他大大的吸了一口氣,很幸運地活了過來。」

 

另一則說:「因為旗津有港口的關係,成為當時美軍轟炸的目標,因此被列為緊急疏散區。我們得事先找好疏開地,再把戶口遷過去,然後全家半夜坐牛車從旗津出發。因為正值空襲的危險期,有燈火管制,牛車不能點燈,全村一片漆黑。當時的二港口並未開通,紅毛港與旗津是連在一起的,所以我們行經紅毛港、小港,再到大社與仁武之間一個叫『林仔邊』的小村子,當我們全家疏開到林仔邊時,『配給』也送到這裡來,我們一家人才得以免於挨餓。」

 

從這些回憶中可以感受到當時臺灣人在戰火下的緊張與不安,但臺灣當時為何會被美軍轟炸呢?美軍轟炸的目標又是什麼?為何民宅也會遭受攻擊呢?

 

原來,當時臺灣是日本的領地,日本對於中國與美國的攻擊,使得臺灣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之中。臺灣於1938年遭受第一次空襲,援助中國的蘇聯空軍志願隊在臺北松山飛行場附近投下十多枚炸彈,當時蘇聯空軍為避免遭受防空武器的攻擊,從比較高的飛行高度投彈,造成炸彈落在離飛行場很遠的地方,甚至波及到民宅。這次之後,臺灣陸續遭受空襲,但較為密集的轟炸是在1944年的10月以及1945年1月至7月這兩段時間,當時美軍主要的轟炸目標是飛行場、房屋建築、工業生產設施與港口等,當然也包括鐵路運輸、煉油與補給等設施。

 

關於轟炸目標的選擇上,有幾點特別之處可以稍微補充一下。首先,工業生產設施類的轟炸目標,主要是製糖所,因為製糖所可以利用製成的副產品「糖蜜」來生產酒精,作為汽油的替代燃料,所以最好先炸掉。其次,港口部分最初以轟炸高雄港為主,一方面因為基隆港天候時常不佳而倖免,另一方面是因為高雄港位於美軍轟炸機返回菲律賓的必經之路,因此轟炸機中如果還有剩下的彈藥,就會在這時候扔下,造成高雄港於1945年4月下旬就失去了大部分的船運功能。第三個轟炸目標,是房屋建築。從蘇聯空襲臺北松山飛行場的例子中可以知道,房屋建築有時只是無辜被波及。不過從美軍的資料來看,美軍確實是以房屋建築為攻擊目標,美軍一方面為了摧毀各地小型的軍事或工業設施,另一方面為了削弱臺灣的生產人力,並瓦解人民的信心與意志,因而有目的性的轟炸房屋。

留言回應
其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