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時候食物缺乏,能吃就吃,沒得吃就餓肚子,一直到農業社會形成,才開始有了定時定量的觀念。不過最早並不是一日三餐,更不像魔戒中的哈比人一樣,一日六餐,而是一日兩餐。商朝的時候就把一天畫成八個長短不一的時段,其中有大食與小食兩個時段,分別在上午跟下午的時間,也就是早餐跟晚餐的觀念。
周朝的時候把一天分成十二個時段,並用十二地支最為分配,一天也是兩餐,辰時約上午八點吃早餐,申時吃晚餐,大約是下午三點左右時間。早餐稱為食時下午餐稱為哺食。所以如果我們回到這段時間作時光旅行,就會感受甚麼叫做三餐不繼,因為只有兩餐啊。到時候褲子要勒緊一點。
不過到了唐朝就好多了,在一日三餐之間又多了一個吃點心的時間,因為唐朝是個富強的時代,再加上晚上有宵禁,所以白天的活動就變多了,兩餐之間多了吃點心的時間,讓自己不會太餓,而這個吃點心的時間,最後就形成了午餐了。所以一日三餐這個概念是從唐朝形成的,不過不是每個人都可一日三餐,貴族與世家經常有吃點心時間,一般平常百姓還是一日兩餐。
到了宋朝商業活動與文化發展到了極致,宋代沒有宵禁,所以那時代的人都享受著夜貓子的生活,越夜越美麗,看表演吃美食,還可以逛夜市,假如真要穿越回到過去,那就千萬別去多災多難又有瘟疫又有戰爭的三國,來到宋朝就可發現,宋朝是多麼接近現代生活的美好時代。不但一日有三餐可吃還有消夜,晚上還可以逛夜市,看戲看表演。
宋朝以後漢人生活差不多維持一日三餐,但清朝皇宮遵循祖制卻是一日兩餐,康熙皇帝甚至以曾一日一餐自豪,由此可見滿漢之間觀念還是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