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的穿衣服好像一年到頭都在穿長袖,就連夏天也在穿長袖?這是怎麼一回事?難道不怕熱嗎?首先,古代的天氣並不像現代這麼熱,尤其是台灣南部北回歸線以南,屬於熱帶氣候,就更炎熱了。對大部分住在中緯度地區的古人來說,春夏秋冬四季明顯,夏天熱歸熱,卻也還能忍受。
但天氣熱應該要穿短袖,為什麼會穿長袖呢?原來古人是不輕易把身體肌膚秀給其他人看的,他們認為這是一種禮貌,所以穿長袖是一種禮貌的表現,穿短袖甚至是打赤膊就是一種失禮的行為。穿長袖難道不會熱壞嗎?古人當然知道穿長袖可能會很熱,所以夏季的長袖因冬天的長袖是不會一樣的,也就是說衣服的材質是不一樣的。
戰國時代的韓國公子韓非寫了一本叫《韓非子》的書,在這本書中寫了一句話「冬日麑裘,夏日葛布」,戰國時代的人們,就懂得用葛做成布。葛布又稱為夏布,主要以植物葛的莖纖維為材料,不僅如此,芭蕉皮、竹皮等植物纖維也可製成衣服。當然還可以用質料更輕的絲綢做成長袖。
商代時就已有絲綢的技藝,直至西周、春秋戰國時期,絲綢也出現各種花色,由於透氣佳、重量輕薄,也深受古代王室的喜愛,而於1972年,考古人員曾在出土的長沙馬王堆漢墓,發現衣長128公分,袖子總長190公分,由上衣和下裳組成,整套重量僅49克,讓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手藝。所以重點不是在於長袖可能很熱,而是用透氣通風的材料做成衣服,讓自己穿著輕鬆。
夏天穿長袖還有一種好處,可以防範被太陽過度曬傷,以及被野外的蚊蟲叮咬,更可以減少皮膚露出的機會,造成常擦碰傷。不只是古人夏天穿長袖,現代人也有人在夏天穿長袖的,目的就是減少曬傷擦傷與蚊蟲叮咬。
穿長袖還有一種作用,古人在喝水喝酒的時候,就可以用長袖遮住,避免讓人看見大口喝酒大可吃東西疵牙咧嘴樣,只要衣服材料夠透氣,穿上長袖又有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