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顏聖紘臉書有近80,000人追蹤,他發文的主題從社會議題的科學解釋,到對於教育現場的觀察,常引發熱烈討論。不過,顏聖紘禁止媒體截圖、轉載他的發文,在KOL當道的時代,他如何看待聲量?當人人都有發言權、網紅更懂得吸引媒體關注,真正的專家反而可能因此無從發聲?
常上媒體的「名醫」、「名師」、名嘴,藉採訪曝光博得知名度與好感,甚至公眾的信任,但真的有人什麼領域、什麼話題都能談嗎?
疫情、疫苗、病毒、科學相關真假消息不斷,顏老師怎麼看?如何闢謠?顏老師也曾受邀到校園演講,如何教學生辨識假新聞?關於國外最新研究的報導該如何反查確認?識別具有可信度的研究,不隨意將「關聯性」當成「因果性」,才是正確的識讀方式!
科技其實包含「科學」與「技術」,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係,但是「科學」如何定義呢?科學代表著「可證偽性」,只有「能被證明為假」的事物,才是經得起考驗的科學嗎?不過,科學與理性之間,又是什麼關係?
電影中的科學家形象很差?培養奇怪的病毒卻又外流導致大規模擴散、在實驗室邊吃零食邊做研究?真正的科學家被這些奇怪的印象所困擾?生科學家實際上在做什麼呢?
本集節目邀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顏聖紘,
談到如何識別科學假新聞,如何在大KOL時代,區別真正的科學事實,請收聽「新聞真假掰 」,假訊息Bye Bye。
來 賓|
顏聖紘(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
主持人|
黃兆徽 (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教育總監/台大新聞所兼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