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新聞真假掰

虛擬鄧麗君、情感葬儀社、元宇宙試衣間!

2024/12/29
邀訪來賓:曹筱玥 臺北科技大學互動設計系教授 / 郭卜萱 潮州高中
單元介紹

 

(上集)

當AI科技融入藝術,創作方式迎來革命性變化!從榮登「科技藝術界奧斯卡」林茲電子藝術節的台灣之光「情感葬儀社」,到能與民眾共創的生成式藝術,這些突破正在重新定義藝術的邊界與可能性。

 

不止於藝術,元宇宙技術也正深入時尚與設計領域!線上試穿、即時打樣,不僅提升效率,還能為環保帶來新契機。然而,當虛實邊界越來越模糊,我們要如何善用這些技術?又該如何避免被技術反制,失去主導權?

 

本集節目邀請臺北科技大學互動設計系教授曹筱玥,帶我們深入探討生成式AI與元宇宙的實際應用,探索這些技術如何顛覆傳統思維,重塑未來生活!請收聽新聞真假掰,假訊息Bye Bye。

(下集)

2024年青年查證挑戰賽雖已圓滿落幕,但「假掰特派員」張育騰與蔡東棧,依然在台灣各地尋找查核偵探們!這次我們來到屏東潮州高中,聽聽學生們的參賽心得,以及他們關注哪些媒體素養議題?

 

同學們指出,事實查核就像一張篩網,幫助他們過濾出值得信賴的資訊。然而在有限時間內完成任務,壓力可不小。面對這些挑戰,「Google 智慧鏡頭」與「查核工具箱」成為解決難題的必備神器。除此之外,跨語言查核的問題也浮現,善用翻譯工具固然重要,但更需要驗證翻譯的正確性,也是一項不可忽視的環節。

 

在AI技術的輔助下,他們也感受到生成式AI在提供查核方向上的優勢,但細節掌控仍需更多努力。令人擔憂的是,AI的聲音與影像模仿能力,可能被用於製造更精緻的假訊息,進而影響資訊流通的真實性。這些科技帶來的便利,卻也牽引出一連串AI時代的媒體倫理議題,例如政治人物的換臉爭議與生成內容無限制擴散的挑戰。

 

當我們詢問學生們最關心的媒體素養議題時,有人提到NCC組織法,甚至注意到與此相關的假訊息。為何這樣的議題吸引他們的目光?我們帶著這份好奇,一同深入探討。

 

訪談中,我們還邀請到潮州高中的公民科教師郭卜萱,她分享了在推廣媒體素養教育時的第一線觀察。面對現實中的資源限制與觀念落差,她如何以創意與熱情,帶領學生從課堂學習延伸到實踐場域,培養批判性思考?這不僅是一堂課,更是一次面向未來的公民教育啟蒙。

 

延伸閱讀:

【青年查證挑戰賽】台灣五強角逐亞太王座!12月對戰日印泰

 

🎵本周來賓點播:艾怡良〈如煙

 

來 賓|

曹筱玥(臺北科技大學互動設計系教授)

 

主持人|

黃兆徽(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

 

節目團隊︱

黃兆徽、陳柏樺、張育騰、蔡東棧

📻每周日17:05-18:00與您空中相會《國立教育廣播電台》https://gov.tw/mbF

💌想聯絡我們請按此

💌寫信給主持人請按此

💌謠言剋星查小喵請按此

圖說:臺北科技大學互動設計系教授曹筱玥(右)接受國立教育廣播電台節目及Podcast節目《新聞真假掰》主持人黃兆徽(左)專訪。

圖說:臺北科技大學互動設計系教授曹筱玥(右)接受國立教育廣播電台節目及Podcast節目《新聞真假掰》主持人黃兆徽(左)專訪。

留言回應
其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