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新聞真假掰

愛人不會從天上掉下來,騙子會從網路跑出來!詐騙每月95億,司法怎麼追?

2025/04/20
邀訪來賓:陳昱奉 檢察官 / 陳偉婷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總編輯
單元介紹

 

(上集)

 

在數位時代下,詐騙不再只鎖定弱勢族群,而是專挑高收入、高學歷者下手。根據內政部警政署的「打詐儀表板」,台灣每日平均詐騙金額高達四億元,戀愛詐騙更是屢見不鮮。詐騙集團精於人性操弄,透過社群媒體建立情感連結,再引導受害者進行金錢轉帳。

 

詐騙早已成為全球產業,不僅牽涉感情與財產,更對國家經濟造成衝擊。檢察官陳昱奉以虛擬貨幣為例,說明詐騙金流如何藉由加密貨幣轉移,進而洗錢並投入非法活動。詐騙組織不只掌握AI科技、資金充裕,且分工極為精密,從車手到水房都有SOP,甚至彼此不見面、不相識,以避風險與法律追訴,讓辦案困難度大幅提高。

 

面對結構性跨國犯罪,陳昱奉主張應效法「家暴令」制度,推動「數位家暴令」,對曾犯詐欺罪者於假釋期間進行手機與通訊監控,限制其數位活動、強制使用政府監控手機,避免重蹈覆轍。他指出,與其等待其再次犯案,不如透過數位工具提前預防、追蹤,並提高違反者的刑罰強度。

 

此外,談及制度改革,他呼籲應成立反詐騙專責法庭,以快速審理、核發斷網斷電等應急措施,強化政府應對效率。他認為,詐騙產業的暴利恐助長黑錢流入極端政治與恐怖勢力,因此防詐應視為國安問題,像對抗恐怖主義一樣嚴肅面對。

 

最後他提醒,不論年齡、職業或學歷,每個人都有可能「很好騙」。愛情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但騙子會從網路跑出來。他建議民眾務必提高警覺,遇到金錢相關操作須「停、看、聽」,也可主動關閉手機轉帳功能,降低風險。

 

本集我們邀請到曾任高檢署網路犯罪專案檢察官、現任嘉義地方檢察署檢察官陳昱奉,帶你拆解詐騙產業鏈的高獲利模式、進化手法與打詐困境,提出結合制度與科技的防詐對策。請收聽《新聞真假掰,假訊息Bye Bye》。

 

(下集)

 

「今天該穿長袖還是短袖?帶不帶外套?雨傘呢⋯⋯」你也是每天糾結這個問題的人嗎?有人靠 iPhone 天氣、有人直接手伸出窗外體感測試,人人都有自己的方式!

 

社群平台上,總有各種「驚人天氣訊息」來攪局!例如:30年來最冷的一天、喝冰水會血管爆裂、遠日點讓氣溫暴跌⋯⋯這些「資訊」真的可信嗎?

 

本週「假掰特派員」邀請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總編輯陳偉婷,帶你拆解「天氣謠言」背後的套路,提供您正確尋找天氣預報的管道!

 

💡 三大重點一次掌握:
☁️ 一、為什麼我們特別愛轉傳天氣資訊?
從天氣與健康息息相關,聊到「善意恐嚇」如何影響判斷。


🌡 二、天氣謠言常見三大誤區
誇大式標題、偽科學用語、過度渲染風險,你有沒有也信過?


🧥 三、如何簡單判斷天氣資訊真偽?
體感、氣象署、達人粉專,三管齊下,破解「穿搭焦慮」的終極心法!

 

別再讓「謠言式天氣預報」決定你今天穿幾件衣服!一起打破誇張說法,輕鬆迎戰四季冷熱~

 

🎵本周來賓點播:動力火車〈我很好騙〉

 

來 賓|

陳昱奉(檢察官)


 

主持人|

黃兆徽(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

 

節目團隊︱

邱家宜、黃兆徽、張育騰、蔡東棧

留言回應
其他節目